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9-03-14
221003徐州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江苏徐州
帕金森病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是因为相关因素致使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变化以及含量降低,从而产生的疾病证候群,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迟缓等[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84例,84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63.1±1.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5~79岁,平均(65.6±1.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如降低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提升脑细胞代谢,药物包含银杏叶制剂等,起到活血化瘀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包含丹参和阿司匹林等,抗帕金森症状药物为美多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中药包含熟地15 g,生地15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15 g,钩藤15 g,制首乌15 g,枸杞子15 g,黄芪24 g,白术10 g,天麻10 g,防风10 g,威灵仙10 g,全蝎6 g以及蜈蚣2条。上述药物水煎,取汁服用,服用1剂/d,持续服用15 d。而后对患者进行针灸,选择合谷、后溪、曲泽、曲池、阳溪、尺泽、养老、太溪、太冲、解溪、阳陵泉、委中、环跳以及阴陵泉,头针选择震颤控制区域,患者选择坐位,进针方法选择平刺,针身与皮肤呈30°,30 mm为进针深度,快速进行捻转,200转/min,行针1 min,而后连接电针仪,实施强刺激,留针时间30 min,治疗时间15 d。
疗效判定标准[2]:按照WEBSTER评分标准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包含10个症状,如面部表情、步态、姿势、言语、坐位起立、运动障碍、上肢运动、震颤、自理能力以及肌强直,0分正常,3分重度异常,总分30分。①显效:分数进步比例>50%;②有效:分数进步比例20%~50%;③无效:患者治疗效果表现分数进步比例<20%。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
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治疗总有效率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评定量表分数表现形式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数据经比较后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8.57%,组间数据经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评定量表分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定量表分数经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评定量表分数经统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强直以及震颤等。多数学者经研究后认为此病可能是因为丘脑底核出现过度兴奋从而加强苍白球腹后部位置的震颤细胞[3]。帕金森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原发疾病,单用西药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为肝肾不足,从而致使筋脉失调以及痰瘀阻络,因为外伤和外感毒邪等因素导致肝肾亏虚,从而引发内风暗动[4]。
本次研究对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文中中药方可起到调理脏腑以及定振止颤的效果。药方中的熟地可起到补血滋阴效果,生地可起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效果,当归药物作用表现为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以及润燥滑肠,川芎可实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效果,白芍可起到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效果,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制首乌具有润肠、通便、解毒散结功能,枸杞子可起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的效果,黄芪可起到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效果,白术可起到除湿益燥、和中益气的效果,天麻可起到息风、定惊的效果,防风可起到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效果[5],全蝎和蜈蚣在应用过程中可起到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效果。针灸可将患者脑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行改善,将黑质区脂质过氧化氢过程进行降低,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改善。患者经针灸治疗可起到调气血和通脑髓等效果,从而将头部血管供血进行改善,修复受到损伤的神经元,起到激活和再生现象[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评定量表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说明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患者经治疗后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可将其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量表分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量表分数比较(±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26.6±3.4 11.1±2.0对照组 42 26.8±2.6 20.6±2.2 t 0.302 8 20.7072 P>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