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探究42例
2019-03-14
415000湘雅常德医院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典型的危害性极大的病症,在任何年龄段均能发病,新生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患儿与围生期新生儿脑部病变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新生儿产生该疾病的原因有许多,常见的病因为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这些因素导致新生儿在分娩时产生窒息缺氧现象,造成新生儿的脑部产生缺血、缺氧损伤,最终形成该疾病,确诊后,应及时为其对症治疗,如何选取治疗方案是新的问题所在[1]。本文为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1~10 d,平均(5.28±0.22)d。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11 d,平均(5.27±0.23)d。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2];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家属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为其实施常规检查,稳定好患儿家属的情绪,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后,为患儿实施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依据患儿实际病况,为其实施减轻脑水肿、控制供氧、控制惊厥等基础治疗,然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主要为听觉、视觉、感知觉等方面的主动治疗和肢体被动训练治疗,连续用药2周。观察组应用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静脉滴注,剂量为300 IU/(kg·d),3次/周,连续用药2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情况。智能发育评分依据智能发育评分量表实施评估,0~100分,分数越高,智能发育越好;反之越差。运动发育评分依据运动发育评分量表实施评估,0~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发育越好;反之,越差[3]。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到SPSS 19.0中,平均值用(±s)表示,组间检验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情况:治疗前,对两组的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智能发育 运动发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1) 64.23±2.32 87.65±1.42 63.56±2.27 85.25±1.65对照组(n=21) 64.24±2.31 72.35±2.13 63.55±2.26 73.54±2.02 t 0.524 3 5.245 2 0.524 6 5.234 3 P>0.05 <0.05 >0.05 <0.05
讨 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新生儿围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新生儿的危害非常大,发病后患儿会出现口唇发绀、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受到严重障碍。确诊后,应及时、高效对症治疗,尽量快速改善患儿缺氧、缺血现象,以恢复患儿的正常发育,应给予重视[4]。
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发现,该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感染、细胞凋亡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的神经毒性、NO合成增加等存在关联性。患儿脑部组织缺氧、缺血为其典型现象,受到缺血和缺氧症状的影响,脑部组织与神经功能会产生严重损伤,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对新生儿的危害性极大[5]。
临床上,对新生儿进行确诊后,首先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情况,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后,为患儿实施对症治疗。本文选用的治疗方案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也称为促红素和红细胞刺激因子,为人体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对患儿的神经组织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进入患儿体内后,能够与神经细胞表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释放细胞色素-C,达到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的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不存在相关性,主要受到血氧浓度控制。当患儿缺氧现象严重时,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速度提升,对神经元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还能抑制患儿体内生成自由基,减少产生一氧化氮,促进心血管生成,还能降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和缺血、缺氧现象,加快患儿的身体康复速度,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优先选用[6]。
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患儿智能发育和运动发育,促红细胞生成素值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