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党代会代表群体结构分析

2019-03-14贾晋瑞

关键词:年龄结构党代表党代会

贾晋瑞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和党内最高权力机构,不仅在党内制度和权力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大会的召开已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是由全体党员授权党代表而形成的,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内民主的意义[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承担着决策和选举这两项最重要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超大规模的政党来说,在全党范围内实行直接形式的党内民主并不具备可行性,发展党内民主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党内代议制,即由党员选举产生的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来行使党员的部分权力。相比党的其他各级领导机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的地位与最大的权力,而与会党代表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直接参与者和决策者,凝聚着全党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其政治素质、履职能力、组成结构不仅影响议事决策质量,更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党员总数与正式党代表数量发展变化情况

中国共产党作为依照民主集中制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党伊始就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对党内民主及其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十三大首次提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2],到十八大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党内民主建设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中,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党的代表大会的定期召开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党内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内一切权力来源于党员”,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党代表由党代会产生,其身份一方面依赖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现实前提,另一方面基层党员的选举是党代表产生的根本途径,其基本职责就是要“代表那些选出自己的党员群众,反映和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愿望”[4]。因此,选好党代表就成为保证党代会圆满成功召开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和各个方面伟大转折的实现,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表1中详细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党员总数与正式党代表人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党员规模从十二大时的不足4000万人,到十五大时接近6000万人,再到十八大时突破8000万人,党员数量与上届相比始终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增强了党的活力,但同时也为给党的队伍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表1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党员总数与正式党代表人数变化情况

党的队伍建设方面,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突出。为了有效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整体质量,必须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提高党员素质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5]的总要求,积极稳妥地调控党员数量,实现了自十二大以来党员增长幅度最小的转变,完成了党员队伍建设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能型的跃迁。

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虽然党代表人数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逐届增长,但由于选举程序和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除十三大外,党代表的增长速率总体上低于党员总量的增长速率,这就对党代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既能准确地反映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又能充分地表达人民的利益和诉求。新挑战产生新办法,为了达到这样的高要求,与国外选举的选区基本按地域和行政区域划分不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的选举还按照行业、领域、群体划分,以便广泛征求多方意见,聆听各方声音,进而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实际。

二、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基层党代表数量发展变化情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性质是“阶级性、广泛代表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因而要求吸收全民族的先进党员进入党代表队伍”[6]。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处于党的执政链条的最下层,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基层经历,而且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联系最密切,对中国的改革发展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他们代表着我国最大基数的群体,将他们吸纳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不仅能体现党代会制度的合理性、代表性、权威性,而且能将来自基层党组织的声音直接传达到党的最高层,使我们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能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基层党代表统计情况见表2。

表2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基层党代表数据统计

通过表2不难发现,十四大以来,基层党代表的数量逐届增加,他们正在成为党代会的主力成员。事实上,为了发扬党内民主,体现政治标准和先进性,我们党一贯重视基层党代表作用的发挥。以十九大为例,在党代表选举中,党中央特别提出“突出向基层倾斜”这一党代表选举的具体意见[7]。按照这样的标准,党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代表比十八大增加了79人,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工人党员代表由十八大时的169人(包括农民工党员26人)增加到198人(包括农民工党员27人),占代表总数的8.7%.相应地,农民党员代表增加到86人,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代表增加到283人,在党员代表中的占比分别为3.8%和12.4%.

基层党代表数量的增加,不仅有效扩大了基层代表的覆盖面,使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而且也为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科学参与党内决策提供了重要前提,对于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女性党代表数量发展变化情况

妇女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力量,“没有妇女事业的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8]。如果说妇女事业的进步是衡量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尺,那么女性参政议政的程度则是测度妇女事业进步的重要指标。做好党的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团结凝聚占我国人口将近半数的广大妇女的力量,更关系到党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的巩固。正是对妇女事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始终把妇女工作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着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权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我国两性发展的实际状况及现实需求出发,顺应时代文明进步的潮流,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大激发了妇女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表3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女性党代表数量的统计情况。

表3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女性党代表数据统计

由表3可知,党的十二大以来,女性党代表的人数逐届增加,女性党代表在正式党代表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由十二大时的占比15.0%,到十七大时突破20.0%,再到十九大时达到24.1%,妇女代表人数的增长、比例的扩大,表明中国妇女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意味着妇女代表可以和男性代表一样,拥有充分表达意见,依法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事实上,为了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我们党一直都在强调女性代表的比例,这既是关心妇女地位的做法,也是进一步提高妇女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党代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更好地凝聚与发挥广大妇女“半边天”的力量。 “妇女能顶半边天”形容男女之间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对女性最大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9],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妇女福祉的为民情怀,清楚表明了我们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政治主张,为新形势下做好妇女工作、凝聚妇女力量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少数民族党代表数量发展变化情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代表包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维护民族团结,创造各民族共同的幸福生活,始终是其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为“策略上的错误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够导致原则破坏”[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等一系列民族政策。在各项民族政策中,民族平等是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政策。坚持民族平等,首先要保证各民族有平等参与党和国家管理事务的权利。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吸纳少数民族代表加入,意味着少数民族代表可以和汉族代表一样,平等地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就少数民族代表来看,他们不仅对本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最了解自己民族的需求。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他们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与参与处理国家事务的机会,使他们的声音得到了充分重视,并影响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表4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少数民族党代表人数情况。

表4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少数民族党代表数据统计

由表4可知,十二大以来,少数民族党代表数量与其在正式代表中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就少数民族代表数量来看,十二大时是80人,到十五大时突破200人,到十九大时达到264人,几乎每届都有增长。就少数民族党代表的占比看,十二大时是5.0%,到十九大时达到11.5%.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问题的重视,为了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31个省区市选出的少数民族党员代表占党代表总数的比例往往高于少数民族党员占本地区党员总数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9],我国民族问题突出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相对落后与其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11],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努力缩小城乡、地区和民族的差距,实现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族地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梳理作为十九大代表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参选单位,既有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贵州、湖南,也有“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广西、陕西,还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内蒙古、新疆,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导向和实践指向。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来说,要继续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9]。

五、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党代表的年龄结构发展变化情况

党代表是党代会的组织细胞和责任担当者,党代会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代表个人履职能力的发挥。因此,在党代表选举中,必须要注重代表履职的综合能力,只有把那些善于履职、敢于履职的人选为党代表,才能担负起广大党员和人民的重托。值得注意的是,党代表的年龄结构作为衡量其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党代表选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党代表年龄偏大,即使履职热情高昂,很多情况下也难以履职、不便履职或者履职效果不佳;而如果党代表队伍年轻化了,通常在生理和心理上就具备了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特点,有了能胜任更加繁重、复杂任务的可能。因此,优化党代表的年龄结构,不仅是提高党自身生机和活力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充分发挥党代会整体运作效能的重要前提。表5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代表的年龄结构情况。

表5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代表的年龄结构统计

由表5可以看出,党代表的年龄结构总体呈现出“一降一增”的模式,除个别年份外,55岁以上代表在正式代表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渐下降,55岁以下代表在正式代表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这样的变化反映出我们党对党代表年龄结构的重视。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我们党会适时就代表的年龄结构提出一定要求。1980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二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就对各方面代表应占的比例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55岁以下的代表力争做到不少于2/5[12]。此后,尽管党代会制度在不断发展,但提高中青年代表的比例始终是党代表选举关注的一个重点。

党代表年龄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党代表队伍正逐渐年轻化、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年轻党代表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热情,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使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在提高中青年党代表比例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持老中青搭配的必要性。只有实现老中青不同层次干部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年龄段代表的优势,从而提高代表群体的整体效能。这样的年龄结构既有利于确保代表履职的基本能力,又有利于党代会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六、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党代表的学历水平发展变化情况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出席大会的每一名党代表投下的关键一票,直接影响到大会议事决策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能力的提升,依靠的不是鼓掌同意,而是实践基础上的调研分析和中肯的政策建议。这就对党代表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毋庸置疑,党代表的学历水平作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往往与党代表的履职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讲,党员的学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越强,履职能力也就越强。 表6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党代表的学历水平统计情况。

表6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中党代表的学历水平统计

由表6不难发现,党的十三大以来,历届党代会代表的学历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代表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十三大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代表占代表总数的59.5%,到十六大时上升到91.0%,十九大时更达到94.2%.在十九大有2154人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大学学历代表有72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代表数为1227人,在高学历代表中分别占比31.8%和53.7%.事实表明,高学历代表已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的主体。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党代表由于年龄较大正逐渐被年轻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的代表所代替。而这些年龄较大不再担任党代表的群体,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学历水平是比较低的。

党代表学历结构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党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参与党内科学决策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对推动党内民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历层次作为衡量党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准,绝不是唯一标准。一些基层代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靠着敬业与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这样的党员就应该被选为党代表。事实上,我们党也始终秉持不以文化层次“一刀切”的党代表推选原则,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职责,既要讲好“普通话”也要讲好“地方话”。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八次全国党代会代表群体结构变化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以下特点:一是基层党代表、女性党代表、少数民族党代表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党代表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更趋合理。这样的变化,反映了党代表选举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内民主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方向。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党的事业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增强党代会的合理性、扩大党代会的代表性、树立党代会的权威性仍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上述梳理,或许可以为新时代下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党代表党代会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乡宁县“建、管、育、联”切实提高党代表履职能力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广东:“党代表工作室”让党代表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