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考
2019-03-14谈九红施丹丹
文_谈九红 施丹丹
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狭窄,晋升难、跨界难、流动难,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限制,农民工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种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刻不容缓。大悟县总工会结合实际,印发《大悟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
多部门合力推进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涉及多个部门,涉及千万企业和基层。
大悟县总工会拟定《大悟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发送到所有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在充分征求各单位意见后,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在大局下谋划、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构建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局面,统筹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持续用力,打破部门界限,形成整体合力,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用竞赛引领
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技艺大比拼、高手大亮相、形象大展示,把职工身边的技术精英选树出来,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大悟县总工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大悟县支行、湖北艾特包装有限公司,以“保质量、强管理”为主题,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大悟县“工行杯”职工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劳动竞赛鼓励引导广大职工以强技能、提素质为己任,共同推动技术比武、技能大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重要平台、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桥梁纽带,通过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劳模先进人物的领军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悟县总工会积极开展“最美大悟工人”的推荐评选活动,坚持面向基层、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群众公认的原则,经过严格审查、层层考核、社会公示、综合评定,选出了10名最能代表行业形象、最值得本系统本行业学习的“最美大悟工人”。 并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公示,弘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和专注、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氛围。
健全技能提升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的产业工人达到了两亿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很多产业工人低学历、无职称,却拥有高技能。因为文凭的限制,很多优秀的产业工人考不了职称。如何给学历不高的产业工人搭建学习的平台,不让产业工人因为学历低而不求发展、不因为没有职称而失去自信,让他们能够进入正规学校去学习理论知识,这就不仅需要企业,更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来给他们提供机会。
政府各部门应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持续用力,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和教育培训方式,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互通互认,做好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的衔接。要构建完善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推行“技能+学历”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农民工转型升级
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建设农民工实训基地,切实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完善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规范对农民工的用工管理,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完善对农民工的服务供给,公平保障农民工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作为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让广大产业工人在共享改革成果中更有力量、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