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9-03-13张燕茹
张燕茹
[摘 要]插图作为课文的第二语言,与文本内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材中,插图不是多余,也不是摆设,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桥梁。教师应根据插图的特点,合理利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插图;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64-02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本内容相辅相成,给学生的阅读平添了几分色彩。在小学低年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画面比较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插图的使用率较高;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到了中高年级后,许多课文中的插图都成了摆设,教师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学生大了,课文中的插图一看就懂,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一一指导,这显然是对编者思想的误读。无论在哪个年级段,插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学作用。
一、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以文本中的插图为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一课,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苏轼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并说说从图中看出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苏轼躺在床上睡觉。这样的回答很片面,可以看出学生只是关注了插图中的人物,而对于插图中的景物缺少应有的关注,这不利于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插图中还有什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看到了远处的月亮、近处的树木以及在房里思念家乡亲人的词人。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对应的段落,仔细阅读,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此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插图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有序观察,并能够把观察所得与相关的文本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学,学生的阅读与观察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二、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插图是课文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之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补充功能,引领学生图文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课,主要讲了天鹅们为了生存,齐心协力破冰的故事,赞扬了天鹅们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其中,5~7自然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许多学生阅读时不明白天鹅为什么要奋力破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教师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说看到了厚厚的冰层与正在破冰的天鹅。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继续思考:天鹅为什么要破冰?这冰层好破开吗?你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此时此刻,看到那厚厚的冰层在天鹅们不懈的努力下一点点裂开,你想说些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们有读有思,很快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插图不是摆设,而是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的积极有效的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據文本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难点,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课文插图,以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三、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备了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不光有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的作用,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桥梁。在一些插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留白或者“图中已至,文中未明”的地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插图的这些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主要讲了女作家萧红从小在祖父的庇护下,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还配备了一幅插图,在这幅插图中,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拿着水瓢站在园子里,旁边站着一位慈祥的、和蔼可亲的爷爷,正含笑看着小姑娘,眼睛里是满满的爱意。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透过祖父的眼睛,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小女孩……的情景?就这样,借助课文插图,学生想到了祖父对小女孩无微不至的照顾;借助课文插图,学生想到了小女孩在园子里奔跑、捉虫、追蝴蝶、锄草、铲地、吃果子等情景。在想象中,学生不光读懂了语言文字本身的意思,同时也读懂了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与插图之间的联系,搭建起可以尽情放飞学生想象力的平台。如此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学生的想象,课堂教学也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及自身特点所限,表达能力普遍不高,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除了平常的语言训练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文本插图,鼓励学生由说到写进行语言训练,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提升。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主要以聪聪和爸爸的对话来告诉学生,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为了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更直观地了解与认识,教材中特意配备了一幅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的插图。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找到了文中的描写:“聪聪背着旅行包,带着大眼镜,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这段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没有一点难度,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就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在这里,作者借助“背着,带着,走着”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把聪聪的外形、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爸爸的外形、动作,并用类似的语言进行表达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与好胜心,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插图中的有效资源,并以文本语言为依托,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迁移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插图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插图资源的运用,而应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运用课文插图,以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