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利用留白 彰显文本魅力

2019-03-13陈寿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陈寿峰

[摘 要]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留白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紧扣这些留白,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意识,真正提升学生解构文本的基本素养。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强化预设、多维体悟、整合升华等手段,引领学生在解构感知中丰盈体验,在深入探寻中理解内蕴,在拓展延伸中领悟价值,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留白;巧妙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60-02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常常为了表达的需要巧妙地设置情节和情感上的留白,制造阅读的悬念和认知上的期待,这就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紧扣这些留白,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意识,真正提升学生解构文本的基本素养。

一、强化预设,在解构感知中丰盈体验

(一)立体嵌入,补充文本留白的有效资源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会与其他文本在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上产生积极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与其他资源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形式的链接与嵌入,丰富解读文本的渠道和资源,从而不断丰厚学生的解读认知。

如《负荆请罪》在苏教版教材中是以多幕剧的形式出现的,其中蔺相如对韩勃说:“我面对秦王寸步不让,针锋相对,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如果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故事缺乏了解的话,就难以真正理解蔺相如的这一段台词,更会对整个剧本中矛盾点的感知以及人物形象的体悟产生困惑。对于这篇剧本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白点”。为此,教师拓展补充了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将相和》,引领学生理解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形成了整体性的认知与理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于对文本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获取了最为直接的阅读资源,使学生能够从更完整的整合视角进行体验,获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互文比照,洞察文本留白的内在价值

入选教材的文本从来都不是对原有文本的“拿来主义”,编者都会以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基础,对文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不破坏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使得文本在入选教材之后形成了一定的“空白”。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对比中尝试将教材文本与原文进行互文对照,洞察编者的修改意图,借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

如大家都熟悉的《月光启蒙》一课,在入选教材之后,编者就将文本结尾处描写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语段删除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拓展补充,并引领学生运用对比思维进行思考:“作者之所以要在结尾处描写这一段是为了什么?编者删除这一段文字,又是出于怎样的用意呢?”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对教学中是否有必要拓展这一部分内容存有较大的争议。以笔者之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部分内容来拓展教材文本,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探寻的焦点并不应该是争辩编者这样删减是否正确,而是利用这一删除的内容与教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共同构建起学生与作者、编者进行对话的平台,借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历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多维体悟,在深入探寻中理解内蕴

(一)依托核心语句,切实领悟文本意蕴

真正智慧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蕴往往并不会依靠华丽的辞藻和烦琐的句式,而是以最为简洁的文字来凸显自己的创作初衷,形成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文本中的未尽之言来进行强化设计,在丰富和深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为例,文中护士的一段话看似普通,其实蕴藏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设置对话环节,从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补白:其一,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回忆母亲年轻时为照顾孩子付出的艰辛,深入感受母亲的不易和伟大;其二,从母亲所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来引导学生想象母亲日夜操劳的景象,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文本意蕴的内在体悟。

(二)聚焦人物内心,立体感知人物形象

在高年级之后,小说就成了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小说以最典型的事件以及细节描写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恰到好处的留白就是提升人物形象的有效表达策略。教学时,教师要从展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入手,将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深切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积累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

如古典小说《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作者就借助于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更突显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但细读之后就会发现,文中基本没有人物对话的描写,这就形成了这一核心语段中一个最大的留白。为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在文本中探寻可以进行对话补充的地方。在细读中,学生提出在刘备嘱咐张飞、关羽时,在刘备与童子对话时,都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凸显其尊重人才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文本中的留白进行拓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度感知,同时也历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整合升华,在拓展延伸中领悟价值

(一)顺应延续,在想象中再现主题

很多作者对文章的结尾都非常重视,不同的结尾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有的直抒胸臆,使表达主题产生了质的飞跃;有的余音绕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有的欲言又止,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结尾其实都为阅读教学留下了“空白”,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爱如茉莉》一文,在文章最后,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借助这篇课文中的线索事物——茉莉,以反复的手法写道:“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简单的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这是作者表达的一种艺术化手法,更是阅读教学深度体悟文本、洞察写作智慧的重要资源。为此,教师引导学生整体鸟瞰文本,尝试理解结尾“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心感受撰写出来,将自己的感知理性化、序列化、逻辑化,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二)回归点化,在续写中深化主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本的结尾绝不应该仅仅是故事发展的结束,而应该起到引发思考、提炼总结、情感共鸣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尝试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改编,尤其是要结合整篇课文的价值,在延伸故事情节和拓展未尽之言的基础上将作者所表达的意蕴进行深度提炼,最终在续写的过程中深化文本的内在主题。

以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就根据课文结尾设置了这样的练笔题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打赢了‘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白衣战士叶欣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她最热爱的工作岗位,她的付出换来了病人的生命,换来了其他家庭的温馨和团聚。现在就请大家想想,你就是生活在叶欣身边的人,你会对已经离开我们的叶欣说些什么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文本情境的支撑下,将自己对叶欣充满敬意和怀念的话语描写出来,从而在体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与表达。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将自己描写的语言作為课文的结尾,两种不同的结尾方式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留白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解构文本表达策略最有效的切入口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留白入手,在想象拓展、补充认知的过程中展开合理化的认知体验,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