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研究文献综述

2019-03-13林洪冰林冬冬王小语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综述

林洪冰 林冬冬 王小语

摘   要: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新时代下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研究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成就。本文就二者目前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其融合必要性,融合模式以及师资力量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热点领域的文献的梳理研究,发现其研究领域所存在的数量质量较低、思辨性为主和实践性缺乏等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以期为我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为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综述

项目基金:2017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践育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17-7); 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njg2015zd-5);2017年度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践育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djy1770);课题编号:海南大学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项目编码:hdjy1971  《海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融合途径研究》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以及对于更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其本身,而更多的聚焦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促进其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截至至2018年10月,在知网上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题文献共有1418篇,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目为355篇,2017年为426篇,这些数据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随文献数目的增加有所拓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进行相关梳理分析,以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研究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最早的文献是1992年毛家瑞关于“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以及评价”一文,在其所提到的柯林·博尔的三本“教育护照”理念中,着重强调了第三本护照即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以及开拓能力的重要性。随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被广大学者广泛研究。而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热点研究领域,仅2018年,2017年,2016年三年发表的关于创新创业文献的总数流占到了其总文献数目的一半以上,文献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创新创业的内涵,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均是其研究的热点内容,同时随着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理念的提出以及新时代对于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使得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教育融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知识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逐渐成为其重点研究领域。

(二)专业教育研究现状

关于专业教育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54年,是较为传统的社科类研究领域,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等、中等、以及中職院校等的专业教育这几个方面,文献数量在各年的分布也较为集中,但是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挂钩,使得在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平常有所增加,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促进了专业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热点领域

(一)二者融合必要性

为培养出更加合时代的要求,同时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刘桂香等认为,目前的高职院校等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专业教育尚未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有些专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精神,而创新创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为分离。在这种现状下,二者都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二者关系上刘小廷认为专业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二者是紧密联系,彼此渗透。陈奎庆认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为与专业教育融合,离开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本,专业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与起点,同时,二者的融合是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有必要加快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二)二者融合模式

对于二者的融合,主要有总体上融合模式的研究以及针对于具体学科融合模式的研究。

1.总体融合模式研究

齐岩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采用与专业教育相同的授课方式,不仅无法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还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其精髓与精神,因此,应从师资力量,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学产地及教学设施的配备,灵活的学籍制度等方面加以改善,使得二者实现更深程度上的融合。夏德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时需要创新其课程体系,要多方面,全方位融合,同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同时还要保证平台的建设用以支持二者的融合。

在融合模型的构建中,卢淑静认为二者的融合模式主要有专业嵌入模式,跨专业联合模式,社会化合作这三种主要的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组织机构、政策制度、资源网络、第三方服务产业来共同努力构建。杜辉则根据其实践调研的结果提出建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企业—高校—社会”四位一体的“1+4”融合圈,通过融合圈建立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支持保障体系、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刘艳认为二者的融合需要够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群加以实现。何影认为在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处于双规并行,失去了其创新创业的特色,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式的聚合三维模式,将双规并行变为合体并行,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挥。

2.具体学科融合方式的构建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融合途径。朱雅琴认为在财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上,应该创新教育理念,在强调财务管理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邓秀华认为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需要通过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的融合以及相应实践平台的构建来实现。陈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目前高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也是二者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创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如果要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与创新创业的融入,需要通过二者观念的融合,依托于商务英语的创新课程以及创业技能的培养来加以实现。孙晓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改变传统会计教育的观念,改变其教学体系,通过增进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实现二者的更好的融合。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就无法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无法实现二者的融合。马明明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不强,队伍比例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因为,加强其师资建设刻不容缓。在陈晶晶的研究中发现,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的教师术业各有专攻,因此可以通过探索校内外的教师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选择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其培训,提供去外校调研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二者的融合。在孙秀丽的研究中,认为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动力,高校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其与专业教育的更好的融合,必须培养和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其包括校内的师资力量建设以及校外师资建设力量建设两个方面,以校内师资力量为主,辅之以校外师资力量,更好的推进二者的发展。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孙华,谢秀萍认为若要在2020年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条件之一为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全程合作、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构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制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培养出既有创业精神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性人才。戴栗军、颜建勇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今时代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趋势,体现出来的是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科学制度的变更。因此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形成。

三、评价分析

通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发现目前的文献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二者相关的文献数量虽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比例仍然不高,并且质量不高。截至至目前,在知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期刊有28035篇,但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关的大概有1206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只有222篇,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虽然如前文所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研究虽然是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但是其发表出的文獻的数量相对而言较少,且质量也不高。

第二,相关文献理论性为主,实证性分析缺少。在所有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研究中,95%以上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通过逻辑分析,以思辨为主,缺少以计量数据的实证分析,缺乏相应的可信度。

第三,停留于理论,缺乏实践,大部分的文献都致力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构建,却忽视了其实际应用性,虽然有大量理论模型的提出,但是这些模式是否可以确实应用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改革,应用之后的效果有何反馈都缺乏相应的实践,使得相关结论更多的流于形式,缺乏可信性。

因此,在未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一,增强对于文章质量的追求,寻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研究新的切合点,提高文章新意和质量。二,拓展研究方法,试图以计量的方式通过数据的方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发现其隐含的关系,为二者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领域,三,加强实践,将理论用于实践,提高文章的实用性,为切实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静然.“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嵌入专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7.06:111-114.

[2]罗 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34-135.

[3]夏德峰.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实施路径[J].河南教育,2016.08:125-126.

[4]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02:184-187.

[5]沈小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5.11:221-222.

[6]朱雅琴.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分析[J].中国商论,2015.10:182-184.

[7]邓秀华.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07:140-142.

[8]何 影 张利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以社科类专业为例[J].经贸教育,2016.04:144-148.

[9]刘桂香 马长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10:70-7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林洪冰,197708,女,海南,汉族,大学本科,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海南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团工作。

第二作者:林冬冬,198909,男,海南,汉族,大学本科,讲师,海南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王小语,1996,女,山东,汉族,研究生在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