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辽文化”的辽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13甘晨辉朱可心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内涵互联网

甘晨辉 朱可心

摘  要:本文以“大辽文化”背景下的辽宁旅游业发展为研究课题,提出遗址、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互联网+文化旅游的意義,分析了当前辽宁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试图探索新形势下辽宁文化旅游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内涵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文化旅游业也受到各地区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文化旅游有了新的认识。根据近年来的统计研究发现,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新的利益增长点。辽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文化强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同时,要抓住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大好机遇,认真规划。

一、辽宁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节日

这是辽宁旅游的主体,其下还可以分为传统节日旅游,现代节日旅游,新兴节日旅游,暑假,寒假等假日旅游。这些节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促进区域旅游发展,传播地区本土文化,树立各地区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渔家乐和农家乐旅游项目

辽宁作为沿海省份,沿海旅游资源丰硕,海滨城市推出的“渔家乐”旅游项目使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游客当地渔民一起生活、劳作,体验到地地道道的渔家原态生活。“农家乐”也是如此,旅游者可以体验地道农家菜,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体味不一样的东北农庄。

(三)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民俗博物馆旅游

以民居建筑为基础:包含古村落、民俗主题园、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形式。比如抚顺赫图阿拉城、沈阳中华饮食博物馆、沈阳满族风情园等地。这种民俗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辽宁文化旅游产业现存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消费的追求,出门旅游也成了休闲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更是为了辽宁旅游强省的重要战略,也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但是,虽然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开发不完全,开发时间过短,于是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

(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的源泉。但是,辽宁省大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浅显,主要是观光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例如,在清代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景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并不完善。如果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就难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和准确定位的旅游文化。

(二)项目特色不精

优秀的项目和精品产品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就无法打破。把我省的非遗文化打造成为一流的产品,打造成优秀的旅游项目,才能促进辽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对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意识相对薄弱。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它们仍然处于想象的层面,很少有人能真正将创意转化为市场运作。许多罕见的历史遗迹并没有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这表明珍贵的文化资源需要精心打造,合理开发,大力宣传,才能真正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

三、辽宁文化旅游产业改进策略

(一)在辽宁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包含“被淡忘的历史遗迹”、特色民俗风情、非遗文化等,要注意突出辽宁省的民族特色。让“满韵清风,多彩辽宁”深入人心,让大辽文化广为传承发扬。

(二)把辽宁省内的旅游产业统一规划,实施地方旅游的整体集合。可以开展宣传册,突出辽宁省的地方特色。每个地区根据其分布,发布相同规格的小册子。我们还可以普及每个城市的旅游特色,形成一个地方旅游分布圈。这将使乘客做出直观而明确的选择。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集中宣传手册来制作辽宁旅游宣传图。

(三)运用互联网+旅游概念,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综合旅游服务平台,该平台设有从旅游前期准备到旅行过程中的所有服务项目,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他们想要的相关服务,一个共同盈利服务大家的平台,以大辽文化为根本促进辽宁地区旅游业发展。

四、文化旅游发展趋势分析和模式探讨

文化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旅游为文化传承助力。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提高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占比,是提高一个区域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开发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并结合“辽宁省非遗文化”,贴切消费者需求和传统文化发展趋势。

深入挖掘辽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才能顺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促进传统的旅游形式向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型层次发展,从而使辽宁旅游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在利用传统的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创新,改进成新的文化遗产。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为文化自信新时代增添新动能。

结合互联网+旅游新模式,汇聚淡出民众视野的辽宁省遗址风景和文化风情,重拾美好记忆,传承经典文化,提供对应的旅游攻略和浏览平台,深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适度推广特色景区,使遗址“活起来”、风情“住心里”、非遗“走下去”。以“弘扬大辽文化,建设美丽家乡”为使命,致力于寻找历史长河美好的图画。

参考文献:

[1]李海荣. 魅力事业美丽人生. 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3.

[2]李辉. 长吉图区域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作者简介:

甘晨辉(1997–),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

朱可心(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欧阳慕岚(通讯作者)(1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就职于沈阳工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文化内涵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