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坡的三足洗

2019-03-13彭忠彦

牡丹 2019年4期
关键词:汝窑苏轼

彭忠彦,1961年4月出生,汝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人物传记等十多部。

在传世经典汝窑器中,让我最为看重的当属宋代的天青釉三足洗。

三足洗又名三足盘,被我们窑乡人昵称为“东坡的三足洗”!不仅仅因为它属宫廷陈设用瓷而尊;也不只因为传世品独此一件,无法估量其价值而贵;还在于它是苏东坡神思妙笔创作的经典而名,更重要的是它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圣德情怀,从而亘古盛传,名震寰宇。

而今,八百多个春秋过去了,沧海桑田,刀光剑影,朝代几易,世事更迭,窑毁烟冷,玉碎瓷破,而东坡创作设计、梅青拉坯烧制的汝窑三足洗,安然陈列在北京故宫,诠释着永恒的经典之美。那个被它通灵之美吸走魂魄的乾隆皇帝,赋诗镌刻于其底部,赞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其实,每一件传世经典汝窑器,从面世到传世都演绎着一串精彩的故事,或奇妙绝伦,或深邃壮观,或异彩纷呈,或惊天撼地,或凄美缱绻。

苏东坡与汝窑结缘,三足洗是他注定要创造的经典。

北宋嘉佑二年(1057)3月,21岁的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从家乡四川眉州到汴京应试,经河南崤山附近的二陵要道时,马被累死改骑毛驴,走渑池、过洛阳、经汝州。在汝州和家乡邛窑匠的后人梁梅青不期而遇。梅青的先祖是著名的邛窑匠,因家乡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为讨活路才来到河南汝州,在汝窑的故乡定居谋生,并成为一代汝窑名匠。蘇轼少时由父亲引领到邛崃看龙窑邛瓷,曾和随爷爷回家乡祭祖的梁梅青有过一面之交。梅青赠苏轼一枚汝窑天青项坠,苏轼送梅青邛瓷武俑一个。近20年过去了,梅青嫁给汝窑世家章天炎为妻,已成为汝窑贡窑界大名鼎鼎的女窑主,人称“梅娘”。

久别重逢,再续瓷缘。梅娘让苏轼看一件天青釉圆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线条柔顺,造型和谐,秀丽完美。苏轼不禁伸手抚其釉面,平滑如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梅青说这件圆洗胎质细腻,在制作的72道工艺中,道道细作考究。它以名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釉如“千峰碧波翠色来”……

梅青说着把圆洗翻过来让他看,但见这件圆洗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痕,这和邛窑的工艺虽有传承,但已基本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汝窑特色。

梅青告诉他说,玉能通灵,瓷器中的极品也通灵。这是她和丈夫在爷爷指导下,烧制的一件唯一通灵的瓷器,几代窑匠都梦寐难求啊!她想留下来作为传家之宝,却让窑司给盯上了。她说凭着苏大哥的才识学养和灵气,帮她再设计一款新的圆洗造型,转移窑司的视线,保佑传家之宝不被宫廷掠走。

苏轼摩挲圆洗,万般情思涌上心田。汝窑在釉色上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设计上,汝窑器洗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之美。

万千遐思中,苏轼欣然从命。

八百多年已然过去。虽然,逝去的文学巨匠、出类拔萃的汝窑工匠都已沉默,然而,我听见三足洗——那件汝窑神器还在说话。

在汝河岸边的章家贡窑厂,苏大学士边散步边构思。梅青和丈夫设计的那件极品——汝窑圆洗的形象不时在他眼前闪现。它造型雅致,端庄凝练,形神兼备,在表现在工艺形式上充满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它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堪称汝窑器的扛鼎之作。

“汝窑、邛窑都是天下名窑,蜀人、豫人都是瓷乡人,有缘才为有情人。既然倾情于汝窑,我如何才能设计出一款足以和圆洗媲美的汝窑器?”

——我隐隐约约听见苏大学士叩问灵魂的声音。

“没有比单纯更能包罗万象,也没有比单纯更能体现汝窑的美。以泥土做胎的汝窑瓷器,用单纯的泥土本质,单纯的手工制作工艺,单纯的天人合一思想,囊括自然之德、人性之美、天性之纯……

——我确切地听见:那是苏大学士对汝窑的溢美赞歌。

苏大学士放飞思想的青鸟,任其翱翔在无垠的天空。恰在此时,有三只喜鹊“叽叽喳喳”叫唤着从他头顶飞过,“三只喜鹊,三只喜鹊!”他紧盯着三只喜鹊喃喃自语,灵感悠然而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仿佛看见在青牛背上著述《道德经》的老子;“天地人之道,从三数也!”他听见从《咬文嚼字》书香中传来了许慎苍老的声音;“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他看见陶潜捧读《山海经》赋诗的洒脱;“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他看见李白仰天吟咏的豪放。突然,晴空里炸响一个霹雳,弧光闪电中飞出了一只三青鸟,把背驮的宝物投向人间,旋即,一只青铜铸就的三足鼎舞蹈着降落,“咚”的一声,三足擎鼎落地,稳如泰山。“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有了青铜铸就的铜鼎。不管陶鼎和铜鼎,都是立国重器,而支撑起国之重器的是“三”——三只铁足也!三足鼎因而也就成为了权力的象征。

此时此刻,苏大学士的脑海里忽然蹦出了“三足洗”的形象:三条弯曲的铁足鼎立,支撑着浑圆规则的圆洗。他为这个发现激动不已,忙蹲下身子,捡起一个带棱角的石子,在一块石板上构图。如有神助,如有神功,寥寥数笔,一只极富神韵的三足洗画图在石板上诞生了……

苏辙和梅青找来时,苏轼激动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他围着石板转圈,在仔细推敲三足洗构图的数据比例。梅青的目光只在石板上一瞥,眼睛都绿了。“中,中,俺要的就是这种简单明了的造型,苏大哥太牛了!”梅青夸赞着,搬起石板扛在肩膀上回作坊亲自拉坯制作。

在作坊,苏辙一边欣赏梅青手拉坯制作三足洗的技艺,一边静听哥哥的演说:“洗原是盛弃水之用的,但《易经·系辞》里却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这说明洗不仅可以作用具涮笔、洗手脸,而且还可以洗心。君子如有过失,立即悔过自新,使高尚的品德深藏不露。君子洗心,退藏于密,故有上部其圓洗也。吸苍天之灵气,纳大地之精华,怀圣人之厚德,故有洗之三足也!三足鼎立,高擎懿德,家之兴,民之盛,国之昌,尽蕴其中焉……”

苏辙被哥哥的情趣感染,也大发宏论说:“三生万物,三点成圆,三柱擎天,三阳开泰,三星高照,三足鼎立——汝窑三足洗寄寓了儒之深邃,佛之超然,道之宁静,禅之淡然,天地之谐,万物之序……”

梅青边拉坯边说:“你们肚里喝的墨水多,说出的有些道道俺也闹不明白,但我就认一个死理——苏大哥设计的三足洗耐看,耐看的东西养眼就当留,耐看的东西人见人爱,人见人爱才会永久传世……”苏氏兄弟深为梅青的大白话所折服。

汝窑难烧,十窑九不成。三足洗在汝窑神秘莫测的窑变中,历经熊熊烈火的冶炼,火助神成,不规而圆,把生命的才情、艺术的灵性、思想的光华都融进其中。终于,在东坡离开汝州的第三个年头,八八九十一瓷的历练,三足洗窑变成了青瓷的精灵!

通灵的三足洗,直口平底,底部分布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三个弯曲形的铁足鼎立。其造型简洁雅致,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口底清爽利落,口外有一道绕一周的旋纹,里外施釉,色略淡,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洁莹润,整个器型神韵天成。

大学士苏轼和汝窑匠梅娘联手打造的三足洗,激活了汝窑界的创新精神,其他窑系的各个窑口也竞相仿制三足洗,举世哗然。从此,三足洗成为传世的经典。

风雨沧桑路。经过八百多年岁月刀霜的洗礼,汝窑三足洗愈发剔透清雅,灵动飘逸,作为经典造型广为流传。2002年3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三足洗名列其中。三足洗世代盛传,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经典的造型和清雅的釉色吗?非也!

三足天地立,一洗比德心。蕴含于三足洗灵魂深处的天地人之道,三足鼎立的王者情怀,三足立地的稳固思想,植根厚土的大地意识,三足擎天的英雄情结,洗心浴德的圣人风范,每日三省的君子操守,藏德圆润的处世哲学,国盛家昌人旺的美好祝福——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才是它世代传承的根基。

东坡的三足洗,从立地顶天的三足,到洗心浴德的圆洗,无不汩汩流淌着古文化的血脉。它彰显着汝窑工艺形式的经典之美,更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之美。

猜你喜欢

汝窑苏轼
汝窑凭什么坐“头把交椅”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