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9-03-13高安才

农家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解决措施问题

高安才

摘 要:玉米中后期指的是穗期和花粒期阶段,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阶段。抓好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管理,优化田间管理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该阶段较易出现的空秆果穗缺粒、多穗、早衰等问题,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促进高产丰收。本文对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植;中后期;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也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生长发育不良、果穗结实不良、多穗、空杆、分蘖等问题。如何提高产量,增加玉米产出效益,抓好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管理尤为关键。本文对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玉米中后期经常出现的问题

1.空秆和果穗缺粒 。玉米种植后期需要大量的水,水分灌溉不及时,尤其是忽略了后期灌水,导致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玉米的正常发育,会导致出现空秆现象,玉米没有雄穗或者雌穗。另外,如果土壤肥力不够或土壤中的植物生长元素比例失衡,供给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不足,比如土壤中缺乏氮或钾等元素,或氮磷过量钾元素不足,导致土地的肥力不够,也会导致玉米空秆现象;果穗缺粒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在花期气温异常,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花粉和花丝,花粉和花丝出现异常就不能进行正常花粉授粉,导致玉米果穗出现缺粒。

2.多穗和早衰 。玉米出现多穗多是由于玉米养分过剩造成的,另外光照不足或雨水太丰沛,也容易导致多穗。或者当环境出现异常时也会容易导致出现玉米多穗,玉米多穗无疑会增加玉米养分的消耗,养分分散消耗会导致颗粒不饱满、质量差,虽然穗多,但总体产量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人工驯化后的玉米通常都是1-2个穗,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总体质量和产量。早衰的出现大多是因为水肥条件达不到玉米生长期的需要,缺少养分的供给。从而出现叶子干枯、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现象,通常在土地贫瘠的状况下更为明显。另外一种原因是品种选择的不适合,或土壤理化性状差,土壤耕层浅、容重高,玉米生长根系分布浅。

3.管理不到位导致减产。一是管理质量不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傳统的精耕细作管理方式淡出历史舞台,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管理水平粗放、不均衡,比如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不到位、分次施肥被一次性施肥代替、化肥深施变成了表面撒施、丰产水灌浆水变成了不旱不浇、定苗晚或者不定苗。二是农机技术推广不到位。农技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技术推广成为示范田的形式,农技设备落后,专业化种植技术难以落实。三是玉米稳产性差。在玉米种植中后期,由于病虫害、旱涝、阴雨寡照、风雹等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初夏旱、伏旱、花期阴雨导致玉米病虫害严重,加上防治管理不到位,或者后期干旱浇水不及时,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 加强玉米后期田间管理促进玉米丰产的有效措施

1.中耕培土防倒伏。由于玉米生长后期雨水多,苗期跳过蹲苗,生长快,特别应注意灌浆后期阴雨连绵导致玉米秸秆倒伏的风险预防。要增强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首先对于处于拔节期的玉米地块,特别是株高较高的玉米品种或高肥水田块,抽雄前要喷施矮壮素,降低株高和穗位,保持粗壮茎秆来预防植株倒伏;其次要进行中耕培土,地膜栽培要及时去除地膜、锄草、施肥,要通过起深沟大培土,一方面使表层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空隙,防止玉米根部因为不透气而烂根,另一方面对茎基部进行土壤加固,以防植株倒伏;三是要保持田间田埂完好,保障能排能灌,防止出现田间渍涝,保持土壤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利于玉米根系生长。

2.病虫害防治 。玉米中后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果不能有效防治,势必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加强玉米田间病虫害的调查,及时进行统防统治。玉米经常出现叶斑病、顶腐病、锈病以及蚜虫、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威胁,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及时了解和发现相关病虫害,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解决,将病虫害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等到大面积病虫害时再进行防治,就会为时已晚,影响产量。

3.追肥和浇水。玉米中后期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由于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养分需要,需要施肥增加养分供给。最好在大喇叭口期施加肥料,这一阶段是增加玉米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期,保持肥料充足和水分充足才能使玉米籽粒饱满。所以当这一时期雨水不多时,需要人工灌溉。降水较多时需要进行及时排水,防止过涝造成玉米烂根。

4.去弱和适时收获。玉米中后期能根据玉米的长势情况判断成熟情况,为了让长势好的玉米获取足够的养分和空间,对弱势的玉米植株、无效株、分蘖及病株需要清除,促进健株充分生长。中耕时要拔除内缩脚株、劣株和病株,这类苗一般不会产生有效穗,反而影响近邻正常植株生长;无效分蘖耗费地力和植株营养,也要及时拔除保证主茎生长;清除明显病株避免病害滋生传播;要清楚空秆、多穗玉米植株,减少水、空气、肥料资源消耗,为健康玉米植株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注意玉米中后期的收获时间,如无不利影响可适当延长收获时间,增加光照和养分吸收时间,提高玉米粒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三、结语

我国的玉米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较大比重,随着玉米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对玉米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何加强玉米种植的管理,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丰产丰收,做好玉米中后期相关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玉米中后期的长势情况,加强中后期的玉米田间管理,及时增施肥料,保证养分供给;及时进行灌溉浇水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壮秆大穗,增加粒重;及时清除弱势的玉米植株、无效株、分蘖及病株,为健康植株争取空间和养分。同时,科学的掌握收获时间,能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的丰产丰收,为我国的粮食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志.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8(17):42.

[2]栾红俊,朱红艳,徐华平.陆良地区玉米种植中后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08):22.

[3]白雪峰,李国强,高权,马海艳,王振华.夏玉米中后期不同施药器械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06):98-100.

[4]王伟.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减灾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18):22.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解决措施问题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