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善美”,引领学生道德生命自我成长
2019-03-13刘欢
刘欢
[摘 要]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感化力量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出发,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实现认知的自我建构,让道德规范与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遵纪守法的表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真善美;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75-02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感化力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追求“真善美”,从学生的的成长出发,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将道德规范与法律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遵纪守法的表现。
一、感悟: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真善美”的本质
1.“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魂
道德与法治教学之“真”,表现为内容体系之真和教学规律之真。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证明一个观点或理论符合科学性,既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又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遵循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规律,遵循学生道德与法治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为背景,以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方式巧妙融入,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实自然,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真|的品格,进入“真”的境界。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触动灵魂,打动心灵,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2.“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宗旨
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善”,表现为内容体系之善和教学目标之善。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理念,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为重点,系统设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价值本位,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掌握的法律常识,明晰行为规则,增强自身规范行为、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法,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的表现,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实现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与思想导向功能。
3.“美”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命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真”的内涵和“善”的因素。课程的“真”需要课堂教学的“美”来表达。课程的“美”,蕴含着“真”与 “善”,服务于“真”与“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以“美”启“真”,以“美”扬“善”,通过“美”的课堂,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感化力量传递给学生。
二、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真善美”的实现
1.掌握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追寻“真”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时代性、生活性以及开放性,这种动态的学科性质为教师引领学生追寻“真”知识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师要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首要位置,遵循学生道德与法治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知识为背景,把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现在有的学生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应该的,不知道如何回报父母和爱父母。 因此,在教学《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我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情景再现、实话实说、现场调查、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和思考。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父母之爱,体验到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学会如何感恩父母,并努力践行。
2.强化育人功能,追寻“善”的教学信念
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指出:“教育如果丧失了情爱,就会最终陷入空虚的发展境地。”“善”的教学理念正是通过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既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靈成长,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单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为目标,而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的启蒙教育,在追求在人格方面实现学生的最高精神价值。
一方面,教师应该严格把握“善”的尺度,让学生在严格的教育中学会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善待校园、善待社会、善待自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扬起健康成长的风帆,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爱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真实的、热爱生活的品格,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用德浸润他们的心灵,用法呵护他们的成长。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向善之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回归教育本质,打造“美”的课堂
美是最具感染力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美,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只有传播美的教育,才能体现出师者的付出。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以更加直观的、美的形式向学生展现“真”的知识和“善”的思想情感,以完善对“真”与“善”的追求。
不同的教学素材带给学生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漫画,或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给学生展示图文交融的审美世界,使学生在童真童趣的文化氛围中,获得道德情操与法治观念的熏陶。
如在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时,我以漫画的形式将班级和学校生活规则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的漫画富有童趣,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学习、理解和接受,培养了热爱校园的情感、遵守班级和学校规则的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启涛.统编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6.
[2] 吴煜姗,高德胜.见真,见善,见美——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J].中小学德育,2017.8.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