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走教制”的教学研究

2019-03-13来春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来春华

[摘 要]在传统的一班一师制下,教师被限制在一个班级中,导致优势资源过度饱和,严重浪费。要改变这种局面,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校要让教师“走”起来,通过单课走教、单元走教、主题走教的研究,形成横向走教和纵向走教相互交叉的“走教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师的优势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一班一师制;走教制;优势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73-03

长期以来,我校品德学科都是以一班一师制的岗位设置安排教学工作,这样的岗位设置虽然能使教学秩序井然,但教师的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于是,我校教研组尝试在中段年级开展“走教制”的教学实践。

一、现状:现制掣肘,寸步难行

一班一师制的岗位设置,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这种模式的弊端已经阻碍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发展。

1.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

品德教师多为语文、数学学科的兼课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主课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忽视品德教学,致使专业发展受限严重。

2.教师的优势资源共享受限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每位教师的成长经历、专业视野、思维方式、专业水平、专长等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成为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教师学习的隐性资源。但一班一师制,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优势。

3.学生的优势资源共享受限

从学生层面看,本班学生不能享受到别班品德教师上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水平、专长差异严重,不仅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差异,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优势资源共享受限。

二、思考:另辟蹊径,走教先行

面对诸多限制条件,我们不得不审视:在传统的一班一师制下,教师被限制在一个班级中,即有限的优势资源被局限在一个班级中,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一种资源的过度饱和。将品德教师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优势资源开发出来并利用好,不仅能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提高品德学科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走”起来——学生、教室不变,教师到其他班级轮流教学同一内容,教师的教学对象从单一、相对固定的班级,扩展到同一年级的其他班级和跨年级的班级,甚至辐射到校外。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走教制”。

三、实践:改弦更张,力学笃行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品德教研组大胆尝试“以年段为主体,以教师走教为形式”的教学实践,选择三年级组的教师来尝试,并初步制定“走教制”的教研管理制度。

1.单课走教,“走”出门道

(1)制定课表,初窥门道。

“走教制”教研组主要根据教师特点和教材内容,集中使用教师的优势资源,并通过讨论与自主选择的方式,制定“走教制”课表。

品德课“走教制”作为新型的教学工作安排方式,从表面上看虽然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但要花更多的精力来深入研究课程,需关注更多的学生。因此,初期,我校只选择了部分教材内容进行走教,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步骤。

(2)单课走教,小试牛刀。

走教教师选定内容,在了解学生的知行起点后,找到各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标、教学目标之间的连接点,实践“自主备课——组内研课——现走现改再走再磨——及时反思”四个流程。

“现走现改再走再磨”的课堂会诊环节,对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流程如下:第一个班级走教→会诊、磨课→备课组合作,及时调整学案→第二个班级走教→二次会诊、磨课。这种“现走现改再走再磨”的全新教研形式,培养了磨课团队诊断病因、对症下药的能力及备课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对走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2.多元走教,“走”活传统

(1)研读全册,高屋建瓴。

为了让教师对整册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教研组开展课标学习、整套教材梳理等统筹学习,使教师明确了解课程目标,宏观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只有对教材的理解有深度,才能做到教学有度,使学生受益。

(2)多元走教,面宽点深。

根据教材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要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随着“走教制”的推进,走教内容可从单课走教发展到单元走教、主题走教。

[①]单元走教。

品德与社会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单元教学意识,避免“课”与“单元”脱离。以下是走教组的教师就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进行的单元走教。

以张老师走教的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教学为例:

该单元以“热爱家乡”这一情感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张老师在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后,将整组单元教学进行调整,设计了“我是家乡小导游”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样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创新了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整个单元活动的走教,掀起了品德学习的热潮,切实提高了品德教学实效。

[②]主题走教。

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排呈螺旋上升的特点,指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或年段)重复、循环出现,但又各有侧重,逐步提高。对同一主题的内容,如何做到教学有度,一直是品德教学的难点,我们可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走教。

以来老师走教的《我和家庭》单元中的两课为例:

对同一主题的走教,通过研读相同主题不同时段的差异,找准序列承接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从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使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一个比较系统、有计划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行为养成的过程性和持续发展性。

3.拓展走教,“走”畅时空

(1)横纵拓展,淋漓尽致。

横向走教,指的是教师将一个班的教学扩展到同年级所有班级的教学。纵向走教,指的是除了同年级走教外,还扩展到历届学生的走教,即跨年级走教。对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一个教师影响一批学生的目的。这样对一堂课的不断走教,可以持续优化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2)內外拓展,胸有成竹。

校内的走教是校内教师优势资源在本校的充分利用,我们可以将优势资源辐射到别的学校。走教组教师可以把已经相对成熟的课例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分享,进一步完善课例。

四、成效:走教新制,与时俱进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教制”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互相借鉴,不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使教师的品德教研能力有高度和宽度。

2.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走教制”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保证了品德课程的质量,整体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无形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

3.促进我校教研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走教制”创新了我校的教研形式。教研形式的空间布局,由单一的个体教师纵向发展策略,扩大到了与全体教师横向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单次活动的研究视野由主要关注个体独立的一节课,上升到“现走现改再走再磨”的动态调整过程。

在“走教制”实施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我校教师将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