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技术重点,提高体育技能教学效率
2019-03-13朱雪山
朱雪山
[摘 要]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由多个技术动作组成的,教师如果一一讲解,容易导致重复教学,不仅教师教得累,而且学生学得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抓住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要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之门,自然生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术重点;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70-02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的发力过程有相似之处,而合理利用这些共同点,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有助于学生掌握该项运动的技术动作。因此,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弄明白这些技术动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走”的问题。
一、花要怎样开
在一节五年级的篮球课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双手胸前投篮的练习。学生投篮时无法将篮球投到篮筐的高度,笔者只好大喊:“加油!使劲儿!用力投!别放弃!加油!”然而学生依然没能把球投进篮筐,笔者只好吹集中哨,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你们投篮一定要用力!”笔者又做了一次示范。
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说:“老师,你是大人,当然能投到篮筐的高度啦,我们还小,没有力气。”
“按照老师说的方法练习,你一定能成功。”笔者说。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卖力地练习投篮动作,一个学生的投篮动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小明,你怎么这样投篮?”笔者走到小明面前问道。他的动作就像是要把球狠狠地甩出去:左脚在前,上半身用力向右转,把球扔出去。
“老师,怎么了?这样不对吗?”小明说道。
“当然不对了,你这个动作是扔球的动作,不是投篮的动作。”我说道。
“可是这样方便使劲,按你的动作,我使不出力气。”
笔者只好耐着性子,又一次给他做了示范,讲解动作要点给他听,但是效果并不好。
这节课后,笔者反思良久:为什么会这样?
“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你要怎么走才能到那里?”这是笔者老师在指导笔者做人做事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经常以此来告诫笔者,要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要往哪个方向努力,要怎么开展工作和学习。想到这里,笔者发现要教好投篮动作,得先明白“它是谁”。
首先,它是一个投篮动作。学生要将篮球从胸前投到篮筐上,但没有足够的手臂力量,就需要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其次,它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作,需要腿部发力,腰部“稳定输出”,手臂控制方向。
“我要到哪里去?”投篮时将球投到篮筐以上,才能满足进球的基本要求。那么,“怎么去呢”?既然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力过程,那么按照投掷类动作发力应该是可行的。笔者联想到教学生单手向地面投垒球的动作,打算利用这个动作展开教学。投掷类动作发力最大的难点是投掷者无法超越器械动作,加上用力距离太短,无法充分发力,导致力量出不来。
如在单手向地面投垒球时,首先要将球用力地向地面砸去,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反弹高度高,则发力效果好。其次,慢慢将投掷目标向地面前方移动,仍然以球的反弹高度确定发力状况,慢慢缩短手臂用力的距离。再次,逐步调整出手角度,以达到规范动作为节点,固定技术动作。
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基于单于向地面投垒球的教学,笔者以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为主要练习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发力能力。在讲解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将球比作炮弹,将人比作炮筒,将炮筒自下而上逐步发力,把炮弹发射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的原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发力的方法。
这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规范完成双手胸前投篮的发力动作,虽然还没有较高的命中率,但与之前的教学相比,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二、花自然绽放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按照单元计划完成日常教学,但因为不同单元的运动技术存在差异,往往下个单元的技术动作与上个单元技术动作的发力方法、技巧、方向截然相反,致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田麦久老师曾说:“如果将某几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特点便会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等。”因此,教师要找出运动项目中技术动作的共同点,以点带面,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如乒乓球、网球、篮球中滑步的技术动作,跳远、跳高起跳步的发力动作,双手正面投实心球与足球中掷界外球的动作等。
为什么笔者选用发力方法(技巧)来作为归类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某一技术动作时只有花架子,没有真功夫。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没有重视动作的发力教学,只关注学生有没有把动作做出来、好不好看,导致学生的动作徒有其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自然发展,这样学生才能绽放自己。
三、花自百样红
这样教学,学生可以自然“生长”了,那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就简单了,教师是不是就可以“放羊”了?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其著名的“教育即生长”的理论中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但顺应不是一味地顺从,不是放纵。对学生技术动作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还需做好“修枝剪叶”的工作。
以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发力能力。如下:
(1)双手将球推至地面,以球的反弹高度确定发力效果。
(2)慢慢将落地目标点向地面前方移动,仍然以球的反弹高度确定发力状况。
(3)学生学会发力动作后,逐步调整出手角度,出手点逐步调高,直至能够将球平传至同伴胸前。
学生学会这个动作后,教学是不是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呢?不,教师还需继续引导。
(4)再次調整出手角度,出手点逐步调高,直至满足投篮所需的高度,固定动作后,重复练习。
学生将球投出去后,教学是不是可以结束了?不,还没有。
(5)将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改为单手胸前传球。
(6)将单手胸前传球改为单手胸前投篮。
(7)将单手胸前投篮改为单手肩上投篮。
(8)将单手肩上投篮改为单手胸前投篮。
(9)将单手肩上投篮改为三步高手上篮。
以上是投篮教学中“修枝”的一部分,双手胸前传球还可以改为双手传击地球、高空球、长传球,单手传击地球、高空球、长传球等。当然,这些动作学生可以自主练习,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
每当看到前NBA球星肖恩·马里昂那怪异的投篮姿势,笔者总是在想:“那么‘丑的投篮动作,其NBA职业生涯命中率居然高达了48.4%,何其怪哉!”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架子有时没有那么重要,骨子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然生长,鼓励百花齐放,毕竟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出一模一样的人。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