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策略探微
2019-03-13温晓峰
温晓峰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比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在古诗文的内容及要求上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要求上立足有序推进,在方法上立足诵读积累,在吟诵上立足个性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 诵读积累;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39-01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从统编教材的内容来看,也有意识地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小学阶段共选编古诗文132篇,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55篇。古诗文内容的增加,同样也带来了教学策略的调整。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一、在要求上,立足有序推进,拒绝人为拔高
对古诗文的教学,传统教学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往往立足成人的角度,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名句赏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虽然这会增加课堂的底蕴,但人为拔高了要求,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但统编教材特别注重这一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古诗文内容有序纳入教材体系之中,便于稳步推进古诗文教学,切实引导学生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统编教材按照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编排不同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主要是围绕浅近的古诗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中初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特点;第二学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并借助吟诵感知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继而通过联想与想象,体会古诗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主要是通过诵读古诗文,从中品析语调、韵律、节奏等,以便学生深入感知古诗文的表达形式。
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与任务,教师不应人为拔高。比如,第一学段的学生机械识记较强,因此古诗文的教学重在诗词积累,要让学生多一点背诵、多一点识记,而少一点分析、少一点讲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认知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策略,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促进古诗文教学走向精彩。
二、在方法上,立足诵读积累,拒绝“精彩纷呈”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曾经说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而不用过多的阐释。遗憾的是现在的古诗文课堂教学,却有点“精彩纷呈”,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视频、画面,乃至小组活动等。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精彩”,实际上却已经跑题了。真正的古诗文的“美”,不是靠机械分析出来的,而是借助古诗文本身所独特的魅力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共鸣。
因此,在教学策略上,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积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要少些活动。对学生的诵读,教师的目标、要求应明确。一是要读得正确,不仅要读音准确,还要注意古诗文的停顿与节奏;二是要读得响亮,声音清晰;三是要读出情感,感知作者与作品的情感;四是要自然诵读,拒绝唱读、矫揉造作的读、虚情假意的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的教学,需要的是朗读、吟诵。固然,这种方法有点枯燥,但无疑是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课堂没有“精彩”,也要注意诵读指导,尤其是结合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进行指导。比如,第一学段的教学应重点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引导,防止唱读;第二阶段,则应指导学生想象读;第三学段,其重点是有感情的读。
三、在吟诵上,立足个性感悟,拒绝形式主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个性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诵读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感悟、自主诵读、自主品味,而不能采用模式化解读、形式化诵读来代替。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朝夕吟诵,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要学会选择,给学生自主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阅读与吟诵。也许学生现在还不能理解古诗词的美,但对他们来说,也许在将来某个时刻,可能因某个情境而产生一种共鸣。这就是自主吟诵的效果。
同一篇古诗文,不同的学生读了,或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读,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需要的是尊重、理解,畢竟这是学生自己与古诗文、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结果,是属于他们的个性体验。
总而言之,对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切实研读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思想,做到“三立足三拒绝”,以便真正给学生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