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探究
2019-03-13盘金利
盘金利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具有鲜明的文体意识。教学小说《冰项链》一文,教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依照文体特点选择教學内容,遵循阅读心理规律课内外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沉入文本,领悟这一类文本的写作特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策略,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09-02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编排理念、教材特色、教学要求等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各地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交流、研讨统编教材使用的有效策略,小语会于2018年9月下旬在甘肃兰州市举办了主题为“用好统编本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上,广西南宁市滨湖小学的徐晨晨老师现场展示了《冰项链》的阅课。在课堂上,徐老师过硬的教师素质、清晰的目标意识、扎实的过程落实、精心的教学设计,给听课教师和专家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节课,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课堂的目标定位、文体意识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链接等,都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阅读教学一定要透过人文主题的思维,关注语文要素。《冰项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安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冰项链》三篇课文。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冰项链》的课文导语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想一想,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单元的“语文园地”中 《交流平台》的“学习伙伴”也提示我们:“本单元的课文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冰项链》用空行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主要内容。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根据“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语文要素,“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冰项链》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既然是小说,就要考虑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部分可以结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去实现;小说的人物刻画,是教学过程绕不开的话题,也应该是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感悟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紧扣单元要求、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中的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不但关注到隐性的人文主题,更是对文本的人物、情节等小说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的品析,凸显出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紧扣文体特点,优选教学内容,突出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统编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出现的一个高频词。陈先云老师在谈到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的时候,提出的“统编教材的六个意识”就特别提到了“文体意识”。他指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冰项链》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就成了课文教学要思考的重点。情节是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特点也是通过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为了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徐晨晨老师引导学生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围绕着“项链”这个关键词归纳出三个部分的小标题:“需要项链”“制作项链”和“戴上项链”。这样,从“葵花要参加演出需要一条银项链→玲子反悔不借项链→青铜为葵花制作冰项链→葵花演出戴上美丽的冰项链”的故事发展脉络中,学生不但明确了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而且从这个曲折反复、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发展中去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过程,感受小说的无穷魅力。
师: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生:青铜把冰凌敲碎,用红线把冰凌一颗一颗串起来,银项链就“变”成冰项链了。
师:为什么需要银项链呢?把原因加上,会更清楚。
生:葵花表演节目需要银项链,青铜知道她借不到,就把冰凌敲碎,用红线串起来,给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银项链就“变”成了冰项链。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把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弄清楚了。
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关注课文中的人物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冰项链》这篇文章出现的人物有葵花、青铜、奶奶、妈妈、刘老师以及葵花的同学玲子和兰子共六个人。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敢于取舍,要选择最关键的人物,并运用单元前两篇课文教学得来的方法进行相对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叶圣陶先生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思想。在这六个人物当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青铜”作为课内教学的代表人物。
师:在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青铜,还有一个是——(学生说)葵花。(板书:青铜 葵花)他们两个人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后汇报)
生:对青铜的印象最深。
师:你们小组都是这么想的吗?
生:是。青铜做冰项链的时候,他用木棍把冰凌敲碎,不停地吹着冰凌,把腮帮子都吹麻了,用手轻轻怕打着嘴巴。
通过讨论、汇报以及教师的小结,学生将焦点聚在主人公青铜的身上。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自读自悟、合作赏读,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青铜这个人物形象。从“天上有鸽哨声,青铜抬头看天空时,看到了冰凌,他就想到了给妹妹做一条冰项链”,学生认识了一个“聪明”的青铜;从“青铜做冰项链的时候,他用芦苇管对着冰凌一直吹”,吹得腮帮子都麻了,他还一直坚持”,学生看到了一个很有“耐心”的青铜。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青铜制作冰凌时的动作:先是“挑”,再到“衔”,然后才“吹,使学生看到了一个“用心”的青铜。为了让妹妹更美地登上舞台,青铜居然做出了一条冰项链。透过这条冰项链,学生看到了青铜的“聪明”“耐心”“细心”。青铜的这些表现都源于他对妹妹的爱,这份爱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就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点拨提升,一个在生活十分贫苦的年代里富有爱心、机智聪明、毅力坚强、细致入微的青铜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入了学生的脑海里。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阅读要求。
三、關注阅读策略,培养阅读兴趣,有机融合课内外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在谈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阅读这个根本任务时说:“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冰项链》这篇课文是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小说的其他故事乃至整本书的兴趣,也是本课学习的目标之一。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与整本书的阅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三年级上册学过的预测策略,让学生围绕目录中的题目,依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人物形象对小说的内容大胆地进行预测。
师:对,青铜和葵花就是这本成长小说的主要人物。今天我们所学的,是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出示目录)看着目录,这些故事还会讲些什么?孩子们,挑一个,大胆预测。
生:我选《老槐树》,这个故事可能会写青铜和葵花一起在老槐树下玩耍、做游戏。
师:你预测了这个故事,对这个故事有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芦花鞋》可能会写葵花想要一双芦花鞋,哥哥青铜就给他做了一双。
师: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做了预测。孩子们都是站在青铜的角度去预测,有没有站在妹妹葵花的角度去预测呢?
生:冬天很冷,葵花就做了一双芦花鞋给青铜,青铜就不冷了……
在讨论中,学生热情高涨,达到了由一篇到一本书,由读一本书到熟练运用策略的阅读目的。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目录来预测小说的内容,不仅复习了曾经学习过的预测策略,提高观测能力;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广教授听了徐晨晨老师执教的《冰项链》一课后,谈到这节课留给他的三个印象:一是文体意识非常突出,二是教学定位非常明确,三是文本特征非常鲜明。诚如李广教授的感受一样,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陈先云老师提出的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要具有的目标意识、文体意识、阅读意识、主体意识,为小说这种文体的教学提供一个研讨的课例。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