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三步走

2019-03-13童艳肆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童艳肆

[摘 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同步发展,是阅读教学的客观要求和内在的规定性。因此,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分三步走,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好知识,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27-02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减负”浪潮的影响,教科书难度有所降低,所承载的知识也有所减少。为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上过于注重课堂学习这一观念,踏实地走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这三段“旅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以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为对象,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进行研究,探讨这一学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有一定的电脑基础,能够运用电脑搜集查阅相关的资料。那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知识水平与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呢?

一、预习:迈好关键的第一步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在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到知识,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那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阅读教学中的第一步——预习,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反馈性。

(一)预习要求的针对性

在布置预习要求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预习单时,教师应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时,由于在前面的练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诗,同时对词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这样设计预习单。(1)把这首词读2遍,读准字音;(2)查找词的创作背景,用笔记下关键词;(3)解释“常记、日暮、沉醉、兴尽、藕花、争渡”这几个词语的意思;(4)用自己的话解释这首词的意思;(5)写下预习后的收获或者感想。这五个要求不拘泥于形式,针对文本形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促进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预习指导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将课堂上的预习内容放到课下进行,让学生在家里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教给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预习时,课文阅读不能少于5遍。第一遍略读,快速地扫描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与词;第二遍大声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默读,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第四遍放声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第五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类书籍,如《现代汉语词典》等查阅自己不理解的字词;也可引导学生上知网查阅优秀的教案设计、教材解读等。最后,教给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笔记下关键词。这样,让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方法,提高预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预习效果的反馈性

对预习效果进行反馈,其目的就是检测学生是否达成预习目标。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虽然到了第三学段,但部分学生还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并引导他们督促和检查孩子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相应反馈,又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由熟悉走向提升

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此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教师的教学就应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刺激,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阅读能力。

(一)重构内容,探究未知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罗夫斯基在他的阅读陌生化理论中指出:陌生化阅读教学主要是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面对已经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创造性地重构教学内容,以陌生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欲望,实现在预习基础上的有效提升。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可以提出问题:“文中为什么两处写到天游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通过探究,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问题。文章两处对天游峰的描写,相同之处是都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不同之处是第二段从远视的角度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而第七段则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和游客的感受,以近观的视角进行描写。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细细地品味环境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强烈探知欲望。

(二)挑战思维,提升能力

实际上,经过预习后,学生对文章中生字的认读、书写,重点词语的理解都已掌握得较好,文章的大概意思也知其八九,此时教师不能仅在“熟悉”处反复地检测,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思维挑战的乐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如,《三打白骨精》一文,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虽说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但相对原著来说,已做出了大量的改动。教材配套的《练习与测试》中刚好有一道习题,即《美猴王》,是原著的节选。教学时,教师可预设本文教学的三个能力提升点。一是在品读原著与课文的语言特点中,提升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二是通过对比阅读,区别原著与课文的异同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复习:总结内化知识

复习是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复习时既要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又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总结归纳知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检测所学的知识。强化复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运用、探究知识的多种能力。

(一)强化复习技巧

掌握了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复习的技巧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1.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引导他们集体讨论问题、梳理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举一个组长。在讨论后,组长负责将归纳的知识点记下来并在班上进行汇报。如,在复习《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很多小组就这一课的知识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烟台的海》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2)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用总—分—总的结构,按时间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之所以先写冬天,是因为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并使人在强烈的震撼中进入课文,去细细品味不同季节的特点。(3)作者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它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4)“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一句,作者把“涌浪”比做小山、狮子,用“扑”字让人感到了涌浪的汹涌壮观。“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一句,作者把浪花比做顽皮的孩子,“扑”字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5)“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其中“赴”的意思是去、往的意思。“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其中“锲”是雕刻的意思。(6)描寫大海的四字词: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滔滔不绝、 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学生参与分类归纳,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课后互相提问。在梳理知识点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它们转化成问题,在课后互相提问。这样,形成一种互助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二)精选复习习题

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考察。任何学科在学完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时代的发展,相关的练习册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如《课时提优》《随堂练》《课课通》等。在小学阶段,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选择练习题时,教师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要能检测本课内容的重点知识,如重点字词的检测和文本内容理解的检测;二是通过练习能促进学生突破难点;三是既要与所学知识有所关联,并又能拓展课外的知识。总之,练习是让学生在熟练地运用知识的同时,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更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应分三步走,这三步是紧密相连的。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预习效果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同时,课后复习是在课堂学习后对知识的总结运用,能够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这三步,不可偏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