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胃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3-13吴平利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帕生存期进展

吴平利

胃癌是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胃癌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不存在明显症状和体征,从而导致疾病确诊时,大部分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1]。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最有效方式,但对于二期或三期患者,即使为其开展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可达60%[2]。晚期或进展期胃癌主要采用化疗方式开展治疗,但疗效通常不理想,同时化疗药物所具备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率不断提高,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3]。阿帕替尼属于新型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在应用于化疗治疗失败或疾病复发的晚期胃癌治疗时,可取得一定效果[4]。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晚期胃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3±5.7)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平均(1.3±0.3)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疾病进展或出现复发的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ECOG评分为0~2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临床分期IV期;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定存在可测量的靶病灶。②排除标准:机体具有化疗禁忌证的患者;严重高血压,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的患者;NYHA标准下3~4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机体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机体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靶病灶接受过放疗的患者;正处于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片(国药准字:H20140103)进行治疗,每天剂量为500 mg,服药时间为患者用餐后30 min,4 W为一个治疗周期,指导患者自身机体疾病出现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则停止治疗。在为患者采用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其机体发生药物所导致的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则可将药物治疗停止,或将阿帕替尼片的用量减少至每天250 mg。在为患者开展2个治疗周期治疗后,则为其开展疗效评价,同时定期为患者机体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1.4 疗效判定 参照RECIST标准开展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若患者机体内的全部靶病灶得以消失,则为完全缓解;若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缩小超过30%,同时维持时间在4周及以上,则为部分缓解;若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得以缩小但未超过30%,或出现增加但不超过20%,则为疾病稳定;若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增加超过20%,或有新病灶出现,则为疾病进展[5]。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100.00%。不良反应参照WHO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评分标准来开展评价。同时开展6~12个月随访,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进行记录。无进展生存期为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开始直到其疾病出现进展、失访或患者发生死亡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本组患者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无患者病情完全缓解,2例(3.85%)患者的疾病得以部分缓解,22例(42.31%)患者的疾病稳定,28例(53.84%)患者的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46.16%。

2.2 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本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5±1.02)个月,通过应用Kaplan-Meier法开展分析可知,相较于AFP阳性患者,AFP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2例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便血、肝功能损伤以及乏力等。见表2。

表2 5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上对胃癌开展靶向治疗时可采用的药物不断增加,其中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属于研究热点内容,在机体肿瘤发生恶性生长的过程中,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使肿瘤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属于血管生成的重要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会在胞外区发生特异性结合,由此使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脂酰肌醇-激酶等信号传导通道得到激活。

目前临床上对于阿帕替尼并不具备较多的了解,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本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46.1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5±1.02)个月,这也与前人的研究报道结果相符[7]。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AFP阳性患者,AFP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提示AFP阳性患者属于阿帕替尼治疗的获益人群,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AFP阳性胃癌患者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频率更高有关。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因此需后续将样本量扩大,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而腹膜、肝脏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的患者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分析其原由,可能和样本量较小有关[8]。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便血、肝功能损伤以及乏力等。总体来说,晚期胃癌患者对阿帕替尼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周期。目前临床上主要单纯应用阿帕替尼对三线及以上晚期胃癌患者开展治疗,但联合化疗是否会提高临床疗效,或是与何种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均需要开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总之,阿帕替尼可有效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疾病,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阿帕生存期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