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精神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9-03-12高翔
高翔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项目号:2016SJB710024);2016年度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伦理意义中网络舆论的研究与正确引导》(项目号:XC216016)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及时代背景,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教育,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非常重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观意识,是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中之重。
【关键词】 社会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措施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很多新的发展理念和工作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七部分提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几句话概括了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具体要求和目标效果。胡锦涛总书记在此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大标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由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这个伟大历史性任务,使我们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就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强大的指导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凡是人们形成的各种想法和提出的某些主张,其实都有可解释的事实基础及其社会原因,而人类也有渴望了解这些事实基础及其社会原因的天性。那么建设和谐社会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期特别提出来?也就是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社会背景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为自觉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做出努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纯理论层面上讲,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是完全和谐的,即不可能是没有任何一点矛盾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只能是一个建设更为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毛泽东主席以前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说的也有这方面的道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恰恰反映了当下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当然,这种不平衡现象除了在物质、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外,也表现为人的自身发展不平衡上。因此,当物质发展不再是社会发展主要问题的时候,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恰恰是当下发展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和谐理念,便是诸多发展要素相互之间的和谐相处。众所周知,中国目前还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在这个关键的经济发展阶段,一般地说很容易造成很多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弄得不好就会出现“拉美现象”,即出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僵局。显而易见,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时候,一些新的问题和社会矛盾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并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就是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的社会背景现实。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够,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分配差距过大,城乡差别也还是很大。农民作为中国改革的先锋,是城市化和交通建设发展的最大奉献者,但得益很少。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廉政不够,腐败有余,企业界有不少私营企业主为富不仁,特别有些地方官商结合坑害百姓,经济腐败带来政治腐败和司法腐败,群众意见很大。这些社会情况不可能不影响到高等学校,也不可能不影响到年轻大学生,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同样也应该认真地落实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根据多年工作感受,个人觉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非常密切,重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总的来说,他们不仅缺乏社会阅历,而且始终占据着家庭的中心位置。通过我们努力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以非常好的状态进入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如果有一个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到不仅仅是这个学生,至少影响到一个家庭,并且往往是一个大家庭,即不仅影响到他或她的父母亲,而且肯定还影响到他或她的祖父母和外公外婆,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亲属朋友,有时还会带来其他方方面面的影响。虽然,任何一所大学的学生都不可能不出一点这样或那样的事,但尽可能不出或少出事,出了事尽可能处理及时周到,能令各方满意,确实也是我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十分关注和去努力做到、做好的。一句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决不仅仅在校园中,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教育,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大学生是刚刚进入成年的人,社会历练程度大多还不是很高。进入大学新的环境以后,绝大部分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考虑毕业、考研、择业的现实问题。当然,其实这个问题在他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已有所考虑了,只是当时要受考分和家长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太多,大部分学生自己是处于相对被动状态的。到了大学以后,更多的学生会有自己的更多关注和考虑,于是他们会非常全面地观察社会并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他们作为大学生非常强烈关注当前社会现实,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也很强烈,也对于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和谐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对我国当前社会缺乏一个比较恰当和全面的认识,从而也有可能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让青年大学生懂得: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从理论上来说不可能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环境里,而是在一个能够用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冲突的社会,是一个通过包容、和解来缓解冲突以实现社会利益大体平衡的社会。千万不能因为社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就看得一团漆黑,不是愤世嫉俗,就是消沉颓废。一定要使大学生认真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具体要求,也要将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任务做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和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第三,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观意识,是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在个人看来,这一点不是因为现在党和国家非常强调而显得重要的,而是在当前现实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决定的。作为处于教师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现在更是很难利用自己的地位来轻而易举地开展有关工作和处理有关事务。特别是除了面上的一般教育以外,大量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很好地体现在大量具体细微的工作中。如果不考虑处理具体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包括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有时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当然,和谐既能够包容多元,也强调包容后的思想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宏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当下,特别是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让每个大学生知道时代的命题、时代的历史任务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在多元化的选择中,形成明确的政治方向。
【作者简介】
高 翔(1977—)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