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2019-03-12李俏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分工

李俏

【摘 要】 文章梳理了马克思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观点,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涵义:摆脱种族性、阶层性、区域性的桎梏,任何人都可以效力任何职位,每个人自由选择其效力的职业;人的全面发展内在本质。在此基础上论述人的发展从片面到全面的基本条件: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充分发展生产力,全面发展教育。

【关键词】 分工;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详细论述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学说,人的发展囊括了人的片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关于人的发展从全面到片面的基本条件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因为分工的原因导致把劳动划分为无数个不同的部分,个体自身从而就被分裂成无数个部分。倘若个体永远桎梏在一种劳动机制上,那么此个体就仅仅能在个别领域岗位片面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片面发展

恩格斯说:“生产的社会管理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个方面,偏废了其它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中的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1]惟有透彻剖析理解人的片面发展,才能正确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迄今为止存在着无数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的理解的分化,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片面发展的论断的脱节,片面的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也或许是由于没有透彻理解人的片面发展。因此根据剖析探究马克思经典著作,得出以下几点关于人的片面的论述:

1、原始氏族时期生产力桎梏人的发展

在人对自然的支配掌握本领仍十分薄弱、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非常落后的情况,自然与人类的联系是局促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局促关系和自然与人的局促关系的相互桎梏着彼此。在1870年以前,关于原始氏族公社,人们并没有透彻知晓,但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生产力发展桎梏人的发展的论断必定能套用在原始氏族公社。因为那时候的人无法分裂体力和智力劳动。原始氏族公社的人不可能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局促关系和自然与人的局促关系的相互桎梏对生活枯燥简朴、科学常识匮缺、人的分工的不合理、生计难以维持、人的统领、局限人的活动范围、教育水准落后等,从而造成了难以规避的人的片面发展的厄运,也说明了其早在阶级社会以前就已经存在,但阶级社会加重了人的片面发展。

2、分工和阶级分化无法规避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分工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成为真正的分工”。这时候的人的片面发展正是由于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分裂造成的,紧接着由于阶级分化、私有制发展、国家的产生,随之而来就导致社会之间的体力和智力工作的分工的形成。由于生产力相对而言有了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导致了社会之间的体力和智力劳动的分工,但其生产力相对较低所以供不应求的产品无法彻底解决社会整体的需求更加导致了社会之间的体力和智力劳动的分工。分工是对人的片面发展最根本、最彻底的因素,因此人的片面发展因素最终无法脱离人的分工,束缚个体的各方面的活动和活动领域,桎梏了个体的各个领域的才智、能力的施展与进步。“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效力脑力劳动的人的智力的发展也存在局限性。效力脑力劳动的人排除其受地域差异、民族文化束缚之外,也被桎梏于其所效力的领域。人存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领域区间,此区间是由于旧的分工支配给他的,他无法突破这个领域。效力科学领域的人桎梏于科学活动范围,只能是一个科学家或者发明家,他无法成为其他领域的一份子,他的专业就限制了他的就业方向。

统治阶层的发展领域的束缚受其生产规模的局促性的影响。所以,不单把一个阶级摈除在发展之外,并且把这个阶层摈除在發展之外的另外一个阶级在才智脑力劳动也存在片面性。即使统治阶层独吞了才智脑力领域,但其活动领域、阶级矛盾、束缚了统治阶层的脑力发展,从而无法规避人的片面的发展。迄今为止所有的反动统治阶层都具备这些特性,不单只存在于资产阶级。

3、城乡割裂限制人的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割裂加深了城乡差异和城乡矛盾,个体被分化为两种人,一种为城市人,一种为农村人,两者之间带着浓郁的地域歧视的味道,两者都受到地域的局限而导致城乡各个领域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各个领域的发展落后于城市,损害了农村人的精神追求,限制了城市人的体力劳动的发展,导致两者竞相对立从而引发其片面发展。

4、生产力发展导致人的异化

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者受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影响导致加深其片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手段导致社会内部的分工递进进展到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加快了生产力的同时也加剧工业从事者的片面的进展。从单一劳动至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过程的内部分工导致劳动者从全面劳动者沦为片面劳动者,终而转变为机械生产阶段的机械的局部的依附物。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的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对劳动者的发展既致使劳动者生理上的片面的、异常、异化,也导致强化了建立在体力和智力劳动分工的条件上,劳动者的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方面、脑力劳动跟劳动者自身分化。这是由于人的体力以及智力活动的分裂,是由于掠夺和遏制了在实践领域中人的局部的智力活动的发挥。

历史长河发展的进程中惟有把人的片面发展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站在人的各个领域的片面发展的各个角度去探究,终能看清其特性,从而找到其在人的全方位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的真正意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

恩格斯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片面发展是矛盾的,能抑制所有局限和片面的人才能称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彻底发挥实现体力和脑力的完美结合,才是将自身才智、技能充分全方位发展的人。

1、摆脱种族性、阶层性、区域性的桎梏

由于资产阶层被灭亡后,劳动者不再顺服某一阶层,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让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取代局促的区域范围的劳动者。城市人和农村人在本质上实现了一定的转变,两者融会贯通,不再受限于区域因素。城乡差异、城乡矛盾也随之有一定的改善,效力工业和农业都是统一性质全面的人。

2、体力与智力劳动的全面融合,人不再受分工制度支配

个体不仅可以切实效力体力活动,也能切实效力智力活动。生产力需要体力和智力活动的全面贯通,也就是说生产活动不分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因为两者已经合二为一。超速现代化的生产活动中具有这种合二为一的劳动,每个人都可以在各个领域去进行活动并正当享受其带来的权益,各个领域的活动不限制人的发展。另外共产主义社会里面仍一定还有体力活动为主或者智力活动为根本的生产活动,例如写作、算数等完全属于脑力劳动,以智力为首的活动。耕种、收割等就完全属于体力活动,以体力为首的活动。然而,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不会永远一成不变的派发两种差别的劳动者,每个人终将不再单一效力其中一种劳动。

3、任何人都可以效力任何职位,每个人自由选择其效力的职业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即说明了私有制被消灭以后,人在物质和精神层次可以得到满足,不会因被职位的局限而桎梏在制度的牢笼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不会被某一个工作部门所限制,也不会被某一项具体事物所妨碍其进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可以根据其的主观意愿和专长去自由全方位的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内在本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全方位的发展和实现是人的全方位发展的内在本质。马、恩所展望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体力和脑力充分全面达成和作用,只有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了从而脱离偶然性、异己力量的统领,成为世界历史的自觉主人,从必然帝国迈入自由帝国,最终达成人的最终的全面解放。列宁认为这个理想是一定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不是要完全分工制度取消掉,而是解除旧式的分工。马克思认为在意义上分工等于私有制,其实指的就是旧的分工,旧的分工是一定要灭亡且绝对会灭亡的。比如一个生产车间在同一时刻既生产粮食又水泥,还生产服装和家具,这是无法想象的也无法实现的,更加难以想象的是一个人同时左手锄地、右手作画或者其他劳动。分工作为社会活动是绝对存在的,区别在于人不再受分工的支配,每个人都是在各个领域作为一个自由且能全面发展的个体。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获得全面开发进展和实现之后,每个人在仅把从事的某种活动作为他所从事的各种领域劳动的一种,已经不是单一、死板的一种活动,这正是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所追求的自由而全面解放发展的人。

三、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生产力的开发进展水平就决定了社会中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觉着一个人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劳动者的生产的物质条件,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人的全方位发展的贯彻。个体的各个领域的需求、才能、社会关系甚至天性解放都属于人的全方位发展的范畴。人的发展从片面到全面的基本条件归纳为以下三点:

1、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怎么去实行生产还有个体在生产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取决于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相互的关系没有实现对等的状态是由于旧的分工造成的。在旧的分工制度下,人没有抉择劳动工种的自由与权力,无法按照本身的想法抉择符合自己的劳动的能力,因此旧的分工下的人是不自由且片面的。在私有制里人的劳动属于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制度里的人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完全靠贩卖劳动力去为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效力。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得消灭私有制,把生产资料从资产阶级手中解放出来归社会整体所有;旧式分工和阶级的灭亡,也就是达成体力和智力活动分工、职能分工的全面合理融合;当然惟有在大举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才能使私有制灭亡,彻底落实人的全面发展。

2、充分发展生产力

社会的全方位的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要想贯彻物质条件的充分发满足,就要大举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认为人类无法让自身的衣食住行在质和量的层次有足够的满足的话,那么人类彻底无法实现解放自由。即要想丰富所有个体的物质基础,消灭人的依附关系和对物的依附关系,就需要生产力的进展程度足以满足其所有的需求,人才能真正的达成全面解放和进步。马克思首次結合生产力和人的发展来进行探究考证,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劳动者的本质力量的得到了进步,同样人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也鞭策了生产力的进步。个体的所有的需求与生产力的大举发展是互为推动的作用,生产力的提升需以个体的需求的全方位的发展为条件。社会中的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支配作用,社会的历史进程的进步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人的各个领域的才能的提升、本性发展到自由全面前进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

3、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传道受业解惑、引导开发人的创新的范畴,也作为一种造就、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方式,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才能、特长和潜能开发。因此,社会生产活动需要全面的教育来使人具备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从而使人的全方位的才能得以实现发展。马克思就是把生产活动和物质生产与教育相融会贯通。由于劳动属于人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劳动的生产给人带来了物质财富和精神满足的需求,同时人的各个领域的才能与潜能得到了开发。大力发展生产劳动,生产实践方式也更丰富,在此基础上就得提高教育的质量,实现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劳动是基本实践活动,教育则是人的各个领域革新取得重大进展的有效方法。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涵养、推动人的全面提升进步的重要手段,需要教育的体系结构、教师本质、质量水平、制度建设的进步。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人发展的学说前提下,结合当时环境,对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的辩证理解根本上建立的科学理论。社会发展的最终形式就是社会主义,惟有在具备足够充足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的发展才有贯彻落实的可能。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定走向、人的本质发展的应然状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趋势,大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生产力,开展素质培育,以人为本,共享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缔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 俏(1994.04—)女,汉族,湖南涟源人,广西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伦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桦川水利农场的妇女们正在讨论分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