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03-12肖杨
肖杨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民主制度是开展工作的规范和尺度。叙述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内容: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稳定了社会秩序;积极开设学校,发展教育。延安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延安时期进行的一系列农业改革,为改革开放的土地政策奠定了基础;借鉴延安时期历史经验,实施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依然是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 延安;毛泽东;民生思想;当代价值
在1937年至1945年的十三年里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高喊着民主的口号,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更是毛泽东民主思想成熟时期。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发表了众多的民生著作,同时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具体的实践都是围绕着民生这一中心来开展,正是因为在延安时期民生工作的有序成功开展,才使得延安成为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向往之地,成为影响深刻决定抗日战争进程和走向的伟大地区。
一、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共产党初到延安时期,延安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生存和温饱问题,因此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和前提基础。1939年毛泽东就曾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鼓励边区全体人民群众鼓足干劲儿开展必要的生产,满足人民自身需要。1942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就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1]毛泽东在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口号后,这更加激发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的积极性,纷纷加入到经济建设的劳动中去。随着生产发展负担的减轻,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和好转
二、民主制度是开展工作的规范和尺度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合理制度的建立及有序实行,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非常注重民主制度的建设,尤其是民主选举制度的开展。毛泽东在为延安《新中华报》写的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的文章中指出:为了团结,抗战到底,“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2]毛泽东进一步提出通过“三三制”建立联合专政的主张。在延安时期的第二次民主选举中规定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种民主的政治选举制度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了全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同时还争取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势力和孤立了顽固势力,更加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约束自身的一种政策。以民主保障民生的发展,以民主促进抗战的胜利,以民主推动中国的进步。
三、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内容
针对工农业这一问题,延安时期为了修养军力民力,恢复农业和工业,边区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有劳动互助和调剂,奖励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棉,发展相近副业,以及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期,延安边区根据地陷入严重困难,农业生产产量下降,商业经济发展缓慢。在这一形势下,毛泽东认为必须进行政策变化,这样才能让边区换发生机活力。经过调查研究开始着力发展农业,帮助农民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土地一直是我国的民生之本,同时也是中国革命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有效的处理好农民土地问题,也就处理好了中国当前最基本的阶级关系问题。在新土地政策实行开展后,农民的多种权益得到保障,自然抗日的决心与生产积极性也就会大大的提高。政策的开展又联合了大多数地主;恰到好处的把解决农民关注的土地问题与坚持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起来,农民不仅得到了实惠,而且还增强了其政治优势。农业生产的好转及新土地政策的实行直接提升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
针对军民问题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升,延安时期的法制建設也在不断的完善。无规矩不成方圆,而道德并不能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一个硬性规范,因此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法制的约束。延安时期的“黄克功事件”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在此事件发生后的第五天,毛泽东在给雷经天的回信中严肃指出“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很快毛泽东回信的内容在延安传开,各界人士纷纷赞成共产党的纪律严明执法公正。在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毛泽东还认为要建立监督机制,抑制腐败贪污现象的滋生。这些法制的发展使延安时期的社会风清气正,人民群众享有公平的法制待遇,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稳定了社会秩序。
此外毛泽东通过开设学校,发展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民开设不同的学校和课程,例如中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书本知识与生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相结合,还培养学生的宣传和实际工作能力。针对文化程度低年纪较大的学生和农村的基层干部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在针对干部教育问题上,毛泽东尤为重视,在六届六中全会中就提出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任务。毛泽东在陕北工学大礼堂召开干部学习动员大会上指出:“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工作忙没时间,要“挤”时间,看不懂的马克思主义,要“钻”、“攻”;而且这种学习不是学五年、六年就要毕业的有期大学,而是延安独创的长期学习的无期大学。”教育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精神食粮得到满足,提高了人民的思想觉悟,充实和丰富了人民大众的业余生活。
四、延安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1、在延安时期进行的一系列农业改革,为改革开放的土地政策奠定了基础
所以经济的平稳发展是对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要想更好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首先,要关注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丰富物质基础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层次发展。其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主义生态建设,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最后,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共享富裕,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2、借鉴延安时期历史经验,实施全面依法治国
坚定法治信仰、推进依法治国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前提和基础,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力度高压不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社会上形成了反腐败高压态势,培养民众信仰法治,树立法律权威。首先,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自身树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治思维争当守法用法楷模。其次,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要依法履职行权,不懒政不滥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在阳光下开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自身要纯净正直,要管党,治党。将遏制贪污腐败的高压态势始终保持,将贪污腐败蔓延势头在源头坚决遏制。共推互助,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依然是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延安时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成熟时期,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1945 年“七大”召开,毛泽东就曾强调共产党之所以与其他政党不同,就在于我们能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依然是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了解民众,把握理解民众的需求。其次,要树立保障人民群众社会权利、保障百姓民生的意识;最后在工作中,着重解决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在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权益。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468.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0-761.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4] 毛澤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
【作者简介】
肖 杨(1993.10—)女,达斡尔族,黑龙江讷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