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对应措施

2019-03-12张海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会计师审计工作人员

张海燕

近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可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便给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风险。为了使中小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要找到防范及解决审计风险的方法、措施,作为审计人员也要从始至终坚持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中小企业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和规律性做到充分了解及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的含义并不复杂,国际审计准则定义的审计风险是:会计师对错误的财务报告、资料等,提出不恰当的意见,最终所形成风险。中国审计准则定义的审计风险则是:在不受会计师意志的影响,进而具有重大错报及会计师检查所形成的的风险。审计风险要求会计师必须要具备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的识别风险的能力,在进行有序、有效的审计当中,全面的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审计报告,提出公正的审计意见,为投资者、政府等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合理化建议,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即:客观性、潜在性、普遍性。首先,客观性指的是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会受个人的意识或会计师的思想所控制,对于这种审计风险的处理较为困难,基本上都很难做到规避。其次,潜在性是指审计风险造成各项损失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当中,由于报告原因所造成的错误进而形成的风险只是局部的,所以,审计风险的这种潜在性,其中就包括了不会预知有错误的存在,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检验报告是否准确,而且,这种错误也没有最终造成损失。最后,普遍性是指审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会计师进行审计前的财务报告就存在问题,而且这种问题不可以控制,会计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平时积累的经验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但是不能使风险彻底消失。

二、造成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原因

1.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构。中小企业的股东数量相对来说不多,而且,我国中小企业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经营权和管理权上都没有过多实质性的分离,这就使得更多时候权力大于制度,导致中小企业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部都趋于形式化,真正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还有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构,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中小企业当中的领导及股东对于财务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当中各组织机构缺乏完善,因此,中小企业审计风险也大大增加。

2.中小企业审计的方法、模式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审计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大多都是在审计对象的总体当中抽出一部分的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来推出总体的特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不大,所以在选择审计方法和模式的时候,都是选择一些程序较为简单的,对于审计风险控制因素也没有考虑周全。实际上,无论是采用哪种审计方法,都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主观上的决策,所以很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况。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当中,审计人员为了使工作更加简单,在主观上丢掉的部分对于审计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审计程序上将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这些必然会导致审计过程当中出现影响到审计结果真实性的问题,最终加大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

3.中小企业审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当中,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的运用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这是因为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整体质量。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在审计人员的建设方面通常只是对成本因素考虑的更多,即使他们主观上想聘用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但是,出于企业发展的目的,又不想投入较高的业务支出,只能降而求其次。而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就很容易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判断失误,进而发生审计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当中的审计人员都缺少相应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缺乏独立性,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不仅会对审计结果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还会带来更多的审计风险。

三、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1.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好的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一套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来自于良好的控制环境,它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选择意志和工作能力,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在授权控制及相互牵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明确的权利及义务分配机制,这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就是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风险评价,对发现的问题风险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要保证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信息与沟通顺畅。内部控制的全过程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需要保证这些信息传递顺畅无阻,便于及时获取。高质量信息还须能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准确传递至信息需求者,并获取对内部控制结果的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只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才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强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2.对审计方法、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审计方法、模式的弊端应更多的借鉴国际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的分析性复核技术通常都是用在财务数据方面,可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出现的异常,基本上都是相互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只依靠数据,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则很难被反映出来,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审计人员出现的舞弊及违规行为。因此,就要在使用复核技术的过程中,适当扩大其范围,进而有效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3.提高中小企业审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预防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加强中小企业抵御审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利用科学、合理的聘用机制引进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最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

四、结语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中小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方法,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加以重视,及时、有效的做好审计工作,以此来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师审计工作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