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碘海醇外渗的应用

2019-03-12吴效芳吾红光张美红胡亚斐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渗放射科造影剂

吴效芳 吾红光* 张美红 胡亚斐

目前,CT增强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碘海醇是常用的造影剂,但在高压注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造影剂外渗的现象,一旦外渗有可能会导致增强CT检查失败,另一方面则会引起组织强烈刺激及坏死,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1]。有文献资料报道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达2.38%~14%[2]。集束化护理是指在循证医学的支持下针对某种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联合治疗及护理措施[3]。本文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物外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碘海醇做增强CT患者1315例。纳入标准:碘过敏试验确定不存在造影剂禁忌证;能够正常沟通;患者自愿参与,并对本项目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658例,男322例,女336例;平均年龄(46±7.4)。对照组657例,男318例,女339例(51.60%);平均年龄(46.5±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病房护士用抗高压的CT专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留置后,做好宣教。患者至放射科进行增强CT检查。(2)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管理。在常规护理管理上进行改进,具体护理措施:①责任护士在常规宣教的前提下,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至示教室观看医院护理部组织拍摄的《增强CT检查的注意事项》宣教片,做好沟通避免恐惧心理,防止情绪波动影响造影质量[4]。②静脉置管时:在患者靠近高压注射器一侧的前臂选择弹性佳、粗直上肢静脉,以大角度直刺手法进针,即针头直接刺入血管,待回血再平针进入。并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进血管并固定,防止留置针移动[5]。③留置针的固定:用3M透明敷贴粘贴,然后再用医用纸胶固定软管,最后固定针翼,以防止加压注射时针翼摆动[6]。④放射科操作护士做好预注射(在连接管道前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渗漏迹象后正确连接)。如急诊、危重、慢性病等患者做增强扫描时,要求家属全程陪同[7]。⑤有药物渗出的患者由放射科护士根据情况予以回抽、及时予以冷敷,护送至病房,做好交接。对无渗出的患者检查结束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脉压式冲管后予以拔除。凡行增强CT检查患者返回病房后均应及时询问有无不适,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⑥碘海醇外渗的处理: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即50%硫酸镁局部湿敷,同时抬高患肢和局部冷敷,给予保鲜膜包裹,1次/6h。加强观察,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做好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8]。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增强扫描期间碘海醇外渗发生率,并比较外渗程度及外渗后的转归情况。外渗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轻度:外渗量<20ml;中度:外渗量20~50ml;重度 :外渗量 >50ml[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中碘海醇外渗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碘海醇外渗发生率[n(%)]

2.2 两组患者碘海醇外渗后转归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碘海醇外渗后转归情况[n(%)]

3 讨论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由于高压注射压力大、速度快及远程自动操作等问题,导致碘海醇外渗的几率增加,碘海醇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者引起组织溃疡坏死[10],故碘海醇外渗在增强CT检查过程中已成为困扰医患双方的主要问题[11]。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增强CT检查的整个过程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海醇的外渗及利于碘海醇外渗后的转归。

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外渗的原因除高压快速注射和药物因素外还与患者的血管弹性的好坏、是否多次穿刺、穿刺技术、留置针固定方法、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等因素有关。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循证医学理论,制定预防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物外渗的措施和相关应急预案。(1)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及流程,由护士长对科室护士进行操作培训、考核。进一步规范护士的操作步骤,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通过视频宣教使患者和家属更加形象地了解该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教会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减少恐惧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3)静脉置管肢体和部位的选择,能减少管道的牵拉利于固定。(4)有研究[12]指出,静脉大角度穿刺可减少损伤穿刺点血管,安全性高于常规穿刺法,在预防高压注入造影剂穿刺血管引起外渗具有关键作用。(5)针头软管的置管要求和留置针的固定及胶布粘贴方法,有效的防止高压注射时留置针移动和针翼摆动。(6)由原来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改为预注射。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均利于预防碘海醇的外渗,使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护士对患者的宣教不到位和各部门沟通不够也是发生碘海醇外渗的原因,还能影响碘海醇外渗后的预后,错过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的时机[13]。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部门间的沟通,凡行增强CT检查患者返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均要查看穿刺部位情况并纳入护理记录的内容;对于碘海醇外渗的患者,放射科护士及时予以回抽、冷敷处理后护送患者回病房与责任护士做好交接,病房护士根据碘海醇外渗后的处理流程及时予以规范化处置,有利于碘海醇外渗后的预后,不会因外渗后的恢复而延长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用集束化的理念,把护理操作规范化,在CT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各个环节按照该流程图予以实践,对增强CT检查中的药物外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减少碘海醇渗出的发生及利于渗出后的转归,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但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性,还需在以后工作中,结合医院、科室的特色,不断地持续改进,更好地服务患者。

猜你喜欢

外渗放射科造影剂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放射科工作人员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