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干预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CBCL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9-03-12王华萍黄笑笑罗鹏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病人性化依从性

王华萍 黄笑笑 罗鹏燕

手足口病(HFMD)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短[1]。由于患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不能客观表达自身状况,治疗时常出现沟通困难、不配合、躲避、哭闹等现象,治疗依从性较差[2]。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专业技能与真诚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的目标[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主要用于评价患儿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态度、行为[4]。本文探讨不同干预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CBCL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3±1.1)岁。病程6~24h。皮疹出现时间1~4d,平均(2.7±0.8)d。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重症患儿及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者。1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组从患儿心理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1)对患儿的人性化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相对较小,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恐惧、害怕及哭闹、拒绝治疗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生理、性格特点等加强与其沟通、交流,态度要和蔼可亲,采取鼓励表扬法或与患儿做游戏、讲故事等,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不安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患儿家长的人性化心理护理:入院后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时告知患儿病情,耐心回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告知患儿家长该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常见传染病,轻型病例一般1周内即可自行康复,个别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3)人性化健康教育:根据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编写健康教育内容,制作图文式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发放给患儿家长阅览;建立qq群或微信群,责任组长作“群主”,组织患儿家长加入,定期在群里上传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或让患儿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推送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内容,以达到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1)行为与态度评价[5]: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行为与态度进行评分,包括情感反应、人际关系、模仿行为、口语沟通四方面。(2)治疗依从性[6]: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儿童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治疗依从性,包括饮食、运动、行为、用药几方面,分为:完全依从:患儿在生活中完全依照护理人员要求,以上指标达成率>90%;部分依从:患儿在生活中部分依照护理人员要求,以上指标达成率50%~90%; 完全不依从:患儿在生活中不依照护理人员要求,指标达成率<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BCL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儿CBCL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BCL各项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BCL各项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情感反应 人际关系 模仿行为 口语沟通干预组 干预前 80 32.28±6.02 31.84±5.11 31.57±5.84 30.64±7.36干预后 80 39.13±8.24* 37.69±6.05* 39.22±7.02*39.53±8.31*对照组 干预前 80 31.98±4.36 30.17±9.24 30.02±6.81 31.93±8.73干预后 80 35.23±6.27 33.62±8.21 33.41±9.08 34.73±6.85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患儿身心发展不够完善,在生长发育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具有特殊性,使其治疗依从性差,故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给患者足够的人性化关怀,以满足其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要求,并以其作为最终目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7]。其中,重视患儿与家长的人性化心理干预,根据患儿或家长存在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心理指导,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使用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患儿及家长的积极情绪,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采取多种形式的人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耐心向患儿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丛性,遵从医嘱、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8]。

目前CBCL是评估儿童行为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包括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8]。本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CBCL各项评分包括情感反应、人际关系、模仿行为、口语沟通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郑志英等[9]报道相一致,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明显改善患儿的态度及行为,增加与患儿的亲近度。同时对加强患儿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也发挥重要作用。本资料干预组治疗依从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患儿行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CBCL评分,改善患儿的态度、行为,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口病人性化依从性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