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LCP PFNA及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9-03-12宋彦应弋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稳定型患肢螺钉

宋彦 应弋阳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65岁老年人多发,是目前主要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创伤性疾病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我国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内固定术是目前国内外骨科医师公认治疗原则[3],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十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4]、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临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本院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为粉碎性、闭合性骨折。其中男41例,女52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4.37±5.28)岁。左侧49例、右侧44例。受伤原因:跌倒摔伤27例,车祸16例,合并骨质疏松29例,合并内科疾病21例。Eva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36例、Ⅴ型15例、反粗隆骨折8例。纳入标准:(1)均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2)年龄<86岁,性别不限;(3)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4)符合手术相关指征;(5)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项目,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类型骨折;(2)伴有髋部手术史;(3)伴有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及肿瘤等严重疾病;(4)伴有其他复合伤;(5)严重骨质疏松。根据所用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F-LCP治疗组、PFNA治疗组、DHS治疗组。PF-LCP治疗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64.29±5.47)岁。PFNA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5.06±6.12)岁。DHS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64.15±5.36)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对患者伤侧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控制合并疾病,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三组患者均在伤后1~7d内进行手术;(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于伤后5d内实施手术治疗。PF-LCP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后,于患肢股骨大粗隆顶端上方做直切口,远端延伸约12cm,剥离肌层后骨折复位,将合适的PF-LCR置于近端外侧,螺钉固定。PFNA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后,旋转患肢并进行手法复位,经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复位满意后,于患肢股骨大粗隆顶端上方向近端做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顶点,开槽置入导针于髓腔内,扩髓置入主钉及近端防旋拉力钉,远端锁钉固定(见图1)。DHS治疗组:麻醉后,从大转子向下做12cm纵行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后复位,在C臂X线机荧屏监视下确定引导针位置,拧入动力髋主钉后安置钢板,随后依次拧入远端螺钉(见图2)。(3)术后处理:术后采用止痛、抗凝、抗感染等常规药物及助钙吸收药物治疗,术后2d拔除引流管,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1周后可端坐活动,主动进行患侧髋屈伸、膝关节屈伸锻炼;1个月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离床下地活动,逐渐进行负重练习;根据患者术后随访X线片及骨质疏松情况决定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图1 PFNA固定前后X线片

图2 DHS固定前后X线片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定 观察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随访2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5]进行术后6、12、24个月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疗效越好,优:90~10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差:<70分;记录并比较三组骨折畸形愈合、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2。

表1 三组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术中指标比较(±s)

注:与PF-LCP治疗组比较,*P<0.05;与DHS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PF-LCP治疗组 31 10.07±2.25 334.27±71.69 92.58±10.14 DHS治疗组 32 10.62±3.12 356.34±76.45 90.45±9.69 PFNA治疗组 30 5.09±0.52*# 173.45±50.47*# 63.28±5.37*#F值 55.280 66.978 107.062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三组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2 三组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注:与PF-LCP治疗组比较,*P<0.05;与DHS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后引流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PF-LCP治疗组 31 85.43±8.45 15.39±1.20 DHS治疗组 32 103.65±12.50* 18.25±3.56*PFNA治疗组 30 76.37±6.21*# 12.30±2.42*#F值 66.876 40.712 P值 0.000 0.000

2.2 三组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Harris评分比较(±s)

表3 三组Harris评分比较(±s)

注:与PF-LCP治疗组比较,*P<0.05;与DHS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n 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后24个月PF-LCP治疗组 31 76.28±6.59 81.67±6.89 82.36±6.74 DHS治疗组 32 77.45±7.26 83.40±7.35 84.17±5.59 PFNA治疗组 30 82.73±8.21*# 92.23±6.48*# 95.36±6.45*#F值 -- 6.609 20.348 38.380 P值 -- 0.002 0.000 0.000

2.3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

表4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

总发生率(%)PF-LCP治疗组 31 0 1 1 0 0 6.45 DHS治疗组 32 1 1 1 1 2 18.75 PFNA治疗组 30 0 1 1 1 0 10.00组别 n 骨折畸形愈合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内固定物断裂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发病人数增多,我国居民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6]。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合并较多内科疾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常导致病情加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国内外学者大多主张置入内固定装置进行手术治疗[7],尤其针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可牢固固定骨折端,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但目前有关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

PF-LCP作为一种髓外固定系统,其操作方便,板体不与患肢骨面接触,对骨膜血液循环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减少板体对骨界面的应力作用[8]。PF-LCP系统板面与螺钉间锁扣使其形成一个牢固体,对于骨折具有十分有效的支撑作用,有助于降低牢固性不足所致内固定失败风险。但其手术创伤较大[9],且固定位置位于股骨外侧,因此存在类似张力带作用。苏高建等[10]研究显示,应用PF-LCR治疗高龄Evans分型Ⅲ~Ⅴ型患者,术后髋关节内翻及内固定断裂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不利于临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DHS是目前治疗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公认的标准内固定装置[11],其手术操作简单,通过滑动螺钉加压骨折断端,实现骨折端固定,具有张力带及动力加压双重效果,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其防旋能力较差,且偏心固定,故对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累及大粗隆等不稳定型骨折,常不做首选治疗方案。

本资料显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PFNA作为一种新兴内固定技术[12],其微创治疗原则有效减小手术切口,避免传统手术剥离骨折断端软组织及骨膜操作,该系统髓内固定且靠近机体负重线,主钉与螺旋刀片符合动力学杠杆原理,力距短,其抗拉、抗压以及抗旋转能力较传统髓外固定系统明显增强,对于防止固定物断裂,降低愈合畸形及髋内翻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预防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与PF-LCP治疗组、DHS治疗组比较,PFNA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较少,提示PFNA治疗组采用PFNA髓内固定进行功能复位,无需暴露骨折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符合上述PFNA内固定特点。与DHS治疗组比较,PF-LCP治疗组、PFNA治疗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且PFNA治疗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PF-LCP治疗组,提示PF-LCP、PFNA相对于DHS更有利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且PFNA固定术效果更优,与程建[13]、李晓峰[14]研究结果相一致。Mohan NS等[15]研究结果显示,PFNA因其具有较高的单螺杆旋转稳定性,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本资料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24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基本≥70分,提示PF-LCP、PFNA、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效,且PFNA治疗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PF-LCP治疗组、DHS治疗组,PF-LCP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PFNA治疗组及DHS治疗组,提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推荐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内固定方式。

猜你喜欢

稳定型患肢螺钉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