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港升学 前景不再迷雾之后该如何选择?

2019-03-11张影

留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留学生香港

张影

是否要赴港升学,成为内地学生面临的关键抉择。

进入201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热度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各类事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折射出的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留学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香港高校在今年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重大,排名下滑便是学术研究环境变差、成果产出能力下降的数字体现之一。

赴港升学的前景变得不再明晰后,内地学生面临着升学路途的关键选择。

香港高校世界排名下跌

2019年9月12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与2018年的报告相比,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排名均有所下降。其中,香港科技大学下跌6名至第47名,香港中文大学下跌4名至第57名,香港城市大学下跌16位至第126名,香港理工大学下跌12名至第171 名。

而在此前该机构2019年7月17日发布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2018年跻身前100名的三所香港高校,除香港大学排名出现上升外,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排名中都有所下滑。作为“世界大学排名”的补充,声誉排名更强调高校自身的品牌价值,以反映出各大高校在吸引人才、商业投资、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力。

针对这种情况,《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研究人员表示,几所香港高校虽然在国际化、论文引用等方面的表现较为出色,但在教学及研究环境上的得分相对不稳定,这导致了榜单排名下滑。

9月之后,事态进一步发展,各高校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社会各方对港校明年的排名前景态度都不太乐观。香港教育界人士曾表示,由于香港各高校学术环境持续受负面影响,近月更接连发生教职员遭禁锢、大学停摆等前所未见的严重事件,未来香港高校的全球排名跌幅恐怕还会加剧。

相比之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占据亚洲前两名,且近两年排名有较大提升,总排名中共有81所内地院校上榜,内地高校正成为香港高校的有力竞争对象。

各评分项失分严重 港校竞争力受损

THE排名有五大指标,分别是Teaching(教学,占30%),Research(科研,占30%),Citations(引用,占30%),International Outlook(国际视野,占7.5%),以及Industry Income(产业转移收入,占2.5%),从目前的状况看,香港地区高校的几项重点指标未来发展趋势都不容乐观。

2019年8月,《留学》杂志曾对内地在港学生进行了采访,彼时受采访的学生都表示,暴力事件并未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进入秋季以来,香港地区各类矛盾愈发激化,香港高校校园被占领、教学设施遭打砸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11月4日到6日期间,香港科技大学(HKUST)校园内发生骚乱事件,校长被禁锢长达5小时,一名内地学生遭到殴打。11月8日毕业典礼后,内地学生大多选择直接北上回家。在《留学》杂志对港科大在读学生胡一(化名)的第二次采访中,他表示局势确实比较紧张,并有停课返乡的打算。

而在校园被占的大学中,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香港理工大学(PolyU)的情况最为严重,校园内发生多次暴力冲突,警察与占据校园的人员连日对峙,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日常事务运转被迫中断。直到11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才全面恢复运营,香港理工大学则仍处在对峙状态中。

11月13日,香港考试局暂停服务,教育局宣布全港停课,11月21日考试局才恢复运营,中小学在20日恢复上课,但各大学由于情况各异,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大学处于停摆状态,重要实验室与教学设施无法运行,高校的教学和研究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可量化的论文发表及被引数量,都必将大打折扣。

同时,随着香港地区事态不断发展,其他国家高校也开始呼吁学生回国以确保人身安全,并减少了对港的相关事务。11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由于担忧在港英国交换生人身安全,英国大学开始召唤学生回国。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学生报纸The Boar刊文称,“强烈呼吁”这些学生回国,他们“不再适合停留”,并表示学校将负担学生返程的航班费 用。

除华威大学外,诺丁汉大学、阿伯丁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等高校都已要求本校目前在香港学习的学生尽快离开香港,部分学校承诺在经济上给予补偿。

11月18日,英国剑桥大学官网宣布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取消原定于2019年11月底及12月初在香港地区的面试。学校通知中表示,若有其他面试安排,学校会尽快通知申请者。此公告一出,在一定程度上使香港地区学术前景再度受挫。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11月22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最新旅游建议(Foreign travel advice Hong Kong),文章中指出“最近几周,许多香港高校内发生冲突,如果你在举行抗议的大学读书,则应避开抗议者聚集区,在校园内活动时多加小心,并遵照当局建议行 事”。

据日本《新潟日报》报道,大部分在港的日本留学生认为自己的处境危险,一些留学生有返回日本的打算。11月15日,日本时事通信社援引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消息称,目前已有多名日本留学生准备返回日本,领馆正在就撤离路线等相关事项和部分留学生进行商 谈。

香港高校非本地生最大生源是内地学生,受香港地区局势影響,各高校内地生纷纷离校回乡,再加上来自英国、日本的学生逐步撤离,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国际生离开香港。而随着准留学人群将目光投向香港之外的地区,港校国际化程度恐将大受打击,在这一项上会失分不少。港校失去的国际生源将被其他高校分流,排名上的劣势也会进一步增大。

地区风波导致“连锁反应”

在香港地区持续数月之久的这场风波中,对学生们而言,除去单纯的学术研究和学校排名,将观察范围从校园扩大到香港社会,冲突过后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将成为左右广大学生留学选择的重要因素。

2019年国庆期间,到港旅客数量大幅减少,较2018年同期下跌31%,其中内地访港人数同比下跌56%。游客减少导致香港多行业生意惨淡,跌幅超过50%至60%。除旅游业本身饱受打击外,与游客经济息息相关的奢侈品店、化妆品店和酒店业等即便增大打折力度,也难以吸引更多游客,不少店面被迫关 闭。

随着矛盾不断激化,“黄金周”变“寒冬周”只是个开始。据香港旅游促进会预计,全年游客数量可能下跌,圣诞假期的状况也不被看好。作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受到如此冲击,给香港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谓不严重。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零售业也预期不佳,早在8月,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便宣布大多数香港零售商销售额已经下降超过50%,并号召该市的房东将租金减半,为期6个月,支持零售业度过难关。

由于多处发生暴力冲突,香港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基础设施遭破坏的状况时有发生,公共交通領域的列车停运、车站受损等事件便是显著的代表。

港铁大学站、红磡站及元朗站等不同线路的站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列车停运影响整条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规划。11月18日,港铁公司高层表示,东铁线大学站损毁极其严重,需要深层次修复,规模近乎重建。站内设施、列车路轨都被破坏,两列分别停放在上水站和大学站的列车被人为损毁并纵火。到11月25日,红磡站才恢复列车服务,但只开放B、C出入口,大学站继续关闭,其它个别车站出入口也暂时停用。

11月19日到20日,内地往来香港的部分列车停运两日,去往冲突较为激烈地区的列车数量大幅减少。11月22日,南非航空宣布,将取消11月25日到12月14日期间的所有香港航班。当然,交通停运只是暂时的,但香港地区不断变化的局势也使人担忧,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类似情况。

同时,基础设施遭破坏,交通网络中断和社会环境安全系数降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赴港游客数量下跌的状况,阻碍香港经济发展的脚步。除旅游业和零售业外,由于市场信心下降,经济贡献率更大的金融业也出现了成交额减少、机构评估下跌的情况。

即便单纯以高校而言,作为培育人才和未来各行业精英的地方,高校科研人才流失、学校国际声誉受损的后果不仅是一两年中排名下跌和投资减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香港的经济也会被高校现状所影响,而这一损失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11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公布,下调2019年香港经济增长预测至负1.3%,这是年内香港第二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测,也将是香港10年来首次经济年度负增长。多种社会因素阻碍经济发展,而衰退的经济则更不利于解决各方矛盾,“连锁反应”波及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留学生们择校和择业的现实条件,正越来越鲜明地摆在眼前。

一方面,经济衰退将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对有意留在香港地区发展的留学生和准留学生是一个挑战,毕业后能否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香港找到满意的工作,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另一方面,从香港现状来看,高校科研工作屡屡受阻,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较难令来自内地的留学生满意。

留学并非只由学习知识和各类考试、论文组成,留学生活还包括体会当地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和领悟更多课堂之外的内涵,乃至毕业后的工作地点选择和职业规划,而若是这些方面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必然会给留学生涯造成一定的困难和烦 恼。

已做好出境留(升)学打算并进入择校申请阶段的同学们,可以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做最后的判断;考虑到香港仍是文化最贴近大陆、学费相对低廉且高校排名较高的留学目的地,对于那些刚刚开始计划还未毕业的准留学生,则可以拿出更长的时间来观察事件的发展,决定是否要赴港读书。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留学生香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香港ifc商场
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