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
2019-03-11李静静王大为王瑞君
李静静 王大为 王瑞君
内容摘要: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学习的相关知识经验,对滁州市的204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三个方面,了解当今社会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结合调查数据对小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自制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弱、攀比心理严重等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现状 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有的人开始放纵自己,不再重视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成年人这方面意识的缺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基础作用,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盲目不认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上存在乱丢纸屑、上课睡觉、课堂玩手机等多种问题。种种现象表明不良的行为习惯已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却是人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有关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是必要的。
二.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本次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滁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找存在于其中的问题,结合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调查对象。为了解滁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基本情况,我们去了几所小学,又去了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中小学生基数很大,而且他们来自各个小学,学生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调研结果可信性高。参与本次调研的共有204名小学生,其中男生90名,女生114名,参与的学生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只有20名,人数主要集中在三、四、五、六年级,共有184名。实际发放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回收率98.5%。
3.问卷设计。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滁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而制作的问卷。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学生基本情况;(2)生活行为习惯方面;(3)学习行为习惯方面;(4)人际交往行为习惯方面。计分方式:单选题设“总是”、“经常”、“偶尔”、“从不”四个选项,得分是3分、2分、1分、0分。多选题“是”得1分,“否”得0分。
三.调查现状及结果
1.生活行为习惯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乱丢纸屑的现象严重, 仅仅只有7.3%的小学生表示从来没有乱丢纸屑,剩下的92.7%不论是总是、经常还是偶尔,他们都存在乱丢过纸屑的行为。而且小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也不太理想,根据数据显示,小学生总是能够自觉起床的只占17.4%,经常自觉起床的占21.9%,而从不自觉起床和偶尔自觉起床的占有60.7%。除此之外,能够帮助父母做事情的占有33.3%,偶尔帮助和从不帮助父母的占有66.7%。虽然小学生在生活行为方面存在着问题,但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问卷调查,有76.3%的小学生帮助过别人,其余23.7%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帮助过别人,但他们希望帮助别人。
2.学习行为习惯现状。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不强。如数据显示,22%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经常集中注意力,57.2%的小学生只是偶尔集中注意力,10.4%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从不集中注意力听课。而且能够经常去主动学习的学生只占比28.4%,总是主动学习的占比9.5%,这一数据表明很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去主动地学习知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不强。但小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表现的很好,总是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小学生占比81.5%,从不完成家庭作业的仅仅2.5%。
3.人際交往行为习惯现状。根据数据显示,小学生周围说脏话的同学很少,仅仅2.5%的小学生周围同学总是说脏话,21.9%的小学生周围同学经常说脏话,而75.6%小学生周围同学很少或从不说脏话,这是一种讲文明懂礼貌的体现。在与同学相处方面,61.2%的小学生总是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25.4%的同学也经常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仅仅13.4%的小学生很少或从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说明小学生在融入集体方面有很好的天赋。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显示,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很严重的攀比现象,71.5%的小学生都存在着攀比心理,但攀比心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度的攀比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四.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生活自理能力弱。有部分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恣意生活。父母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保姆,为他们做着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一切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种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不再自己动手做事情,此时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开始下降,最后就成为了一个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子,甚至不会自己吃饭的人。社会上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人考上了名牌大学,结果在大学中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一点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因为从小父母便包办了他的一切生活,只让他读书学习,然而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小学生在生活中缺少自理能力,根本上还是由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在孩子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至大于老师,如果家长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那么未来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不会弱。当然,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2.学习自制力不强。在小学生中,大多数学习自制力还比较弱,不能主动的去学习。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玩手机等等现象普遍,这都是小学生学习自制力弱的表现。小学生之所以学习自制力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1)年龄阶段的特征。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阶段的他们经常在脑海中思考着十万个为什么,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中很容易就会被课堂之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注意力的分散。(2)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个阶段的他们认知能力并不是很强,对人生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父母对他们的要求。(3)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学校或老师缺少对班级的约束,有些学生就会感到无拘无束,才会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
3.攀比心理严重。攀比是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毕竟国家存在着贫富差距的问题。家长的溺爱是小学生出现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每次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家长就买什么,久而久之,当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也肯定会希望自己也有,这就是家长溺爱所导致的。家长的影响也是小学生出现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由于家长本身的严重攀比心理,孩子跟在家长身边久了,模仿能力强的小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出现攀比心理。
五.策略和方法
1.严格要求,加强自理能力。针对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孩子。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一味的否定,更不要事事包办,给孩子足够多的机会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做家务。其次,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合理标准,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并且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及时进行适当奖惩。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于老师的,家长这时对孩子的要求,可能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学会自理生活,学会自立,不事事依赖父母,从而加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特征以及规划学习目标。针对小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强的问题,家校合作是关键。建议老师和家长都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发展阶段的特征,根据这阶段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对症下药,在讲课时设计足够吸引小学生的内容,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老师、家长和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这样他们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不再因为盲目学习而对学习失去希望。学校和老师还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班级特点的班规,从而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3.树立榜样,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针对小学生中存在的攀比心理问题,建议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盲目的去溺爱孩子。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呢?稍微的攀比心理并不是坏事,或许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严重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毕竟小学生无论是认知水平、思维形态还是性格方面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校的影响力,引导力和约束力。所以家长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以南京市XX区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张立波.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以吉林省M小学为例[D].延邊大学,2015.
[3]孙泽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参考,2015,(1).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377031);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项目编号(2018CXXL083)
(作者介绍:李静静,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本科生;王大为,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王瑞君,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