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业长青的背后是公司治理的智慧

2019-03-11于强伟

中外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散化控制权管理层

控制权问题是公司治理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股东或投资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争取控制权,本质上都是为了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取得一席之地,使公司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实现规划的目标。因此可以说,解决好了控制权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基础。

基业长青的背后,都有着公司治理的智慧。

公司治理常出现哪些问题?

公司治理不是一个新话题,也没有最优的标准。自从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早期,美国拉开有关公司治理问题讨论的序幕后,理论和实务上仍然在争论不休的探索过程之中。

其实,从股东或投资者角度看,公司治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授权和管理经营层,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最初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来,并成为现代公司的焦点与核心,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股权架构的分散化;第二、股东所有权与管理层经营权的分离。这两个原因之间也具有因果关系,股权架构的分散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在公司创办初期,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几个股东,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向投资者进行私募或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进行公募,以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此导致股权被逐步稀释。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公司的创始股东在IPO之前持有20%-30%的股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京东的刘强东IPO前持股23.7%,腾迅马化腾持股14.43%?等。在美国,公众公司的股权架构更加分散,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多在5%以下,虽然近20年来机构持股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是比较分散的。

股权的分散化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公司的决策成本提高。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要求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表决权达到一定比例即可通过决策,并且近年来通过网络表决等方式也给中小股东提供了参与表决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成本;但是在非上市公司中,为了能够在股东会层面就待决策事项达成一致,股东之间需要进行很多沟通和协调,如果公司章程就决策事项的表决机制约定不完善,将会大大增加决策的复杂性。

股东对经营层的监督逐渐弱化。尤其是在小股东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小股东投机心理较强,搭便车现象明显,缺乏对公司决策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用脚投票”的成本收益比行使监督管理权来得更加直接有效。

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分离。股东完成出资后不再拥有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这些用作出资的财产(如现金、土地、设备等)实际掌控在管理层手中。在股东不兼任管理职务的情况下,公司将由股东控制变为管理层控制,并且随着股权分散程度的增强,股东参与公司事务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以管理层为主的内部人控制成为股权分散化、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自然结果。这种状态下,如果管理层未能勤勉尽责,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都处于同样的地位,随时面临被管理层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掠夺和控制的风险。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发展需要公司融资,公司融资导致股权分散,股权分散导致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又进一步凸显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因此,公司治理最初的任务是围绕着控制和監督经理人员的行为以便保护股东利益而展开的。

但是,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公司治理,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决定的股权结构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那么分散,而是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公司治理问题,更多的是在股权集中状态下,如何防止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不当地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寻求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

公司治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无论是高度分散化的股权架构,还是相对集中的股权架构,给各方带来不利影响的事项往往是股东失去控制,或者股东过度控制所导致的公司决策不科学所造成的。因此,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公司治理要解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这个问题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产生原因是两个:双方目标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股东追求的是资本增值和收益最大化,管理层追求的是高工资、高奖金,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并且,在信息披露方面,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进行选择性披露甚至虚假披露,误导股东,典型的事件如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2002年美国世通事件等。

公司治理要解决大股东不公正对待小股东的问题

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依据“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可以决定公司的许多重要事项,例如并购重组、对外担保等,大股东可以获得超过其持股比例的“控制利益”。在对公司的控制权大于其分红权的情况下,大股东获取“控制利益”的代价就越小,“黑”小股东的动机就越强烈。

公司治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资本雇佣人才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人才雇佣资本的时代正在缓缓到来。

传统的公司治理主要依靠监督和权力制衡来解决上述治理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共创、共享、共担的理念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此,激励和约束管理层将是打开未来公司治理症结的关键点。

在激励方面,应更多采用股权激励、知识激励、声誉激励等方式,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在约束方面,通过公司章程、合同约定、激励中体现约束等方式,实现管理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防止激励过度、约束不足带来新的舞弊问题。

解决大股东“黑”小股东的公司治理问题,核心是在控制权方面做文章。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主线,控制的目的在于利益,解决了控制和被控制问题,才能在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找到相对公允的平衡点。控制权的配置是股权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整个股权架构的设计就是围绕着控制权及其利益分配展开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股权架构设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成效。

未来公司治理的趋势是什么?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颠覆了许多实体行业的管理模式,“平台化+生态化”组织将会逐步取代“流程型+管控型”组织。如:海尔正在推行的“人单合一”模式就是目前非常有益的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作为公司治理载体的组织正在趋向于无边界化,相应地,公司治理的边界也必将随动地进行变化,基于信任、合作、充满弹性的网络化治理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公司治理侧重于纵向进行权力的分割与制衡,网络化治理更倾向于横向关系的协同和互动。所以,从趋势来看,未来公司治理也将随着组织形态的变化,在控制和分享方面出现新的治理手段。

未来已来,在这个充满颠覆、拥抱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作为老生常谈的公司治理话题,应当跟上变化的节奏,在充分认识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并合理运用已有治理手段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股权架构,借助保持和增强公司控制权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灵活满足新型组织形态的需要,最大化地激发人才和资本的组合效应,才能持续保持公司的活力和战斗力,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

(本文摘自《股权架构解决之道:146个实务要点深度解析》,本文作者于强伟为长期专注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股权投融资及公司上市等工作的资深律师)

猜你喜欢

分散化控制权管理层
神农科技集团正式接收广誉远控制权
中国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变动特征(2000—2015)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FF陷控制权争夺漩涡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独立董事的义务——以万华之争为例
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远程开放教育法学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分散化和均衡化研究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