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路径探索

2019-03-11卢邦柱

中小学德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六中城乡农民工

卢邦柱

摘 要 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给城市教育带来新的课题。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生活,活跃社区建设营造融合教育氛围,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协作增厚教育合力,实现教育融合,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关 键 词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育平等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2-00-0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间人才流动和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城市之间各方文化融合,维护城市流动人群稳定,尤其是帮助农民工安居乐业,促进其子女扎根城市,增强融入城市的归属感愈显迫切而重要。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循序渐进、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有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城市农民工子女获得了越来越显著的平等接受教育机会。然而由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给公办学校增加了资源、人力、物力等压力,给本就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紧张学位带来了新的问题,对融合教育的实施造成了不小困难。因此,研究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使流入地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各自发挥自身作用并形成教育合力,打破城乡限制,实现教育平等,共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一、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

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并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逐步得到有效解决。而“名校集团化办学”政策则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好学”的问题。所谓名校集团化办学,即组建以优秀学校为龙头,跨地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以让更多的孩子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城市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就业属地、家境不富裕等原因,大多聚居在城郊或偏远区域,这些地方教育条件有限,这给融合教育带来了很大障碍,也是城市名校推动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动因。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优质教育资源聚集高地,但也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平等获得优质教育机会,广州市第六中学成立了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有广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以下简称“珠中”)、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以下简称“纪中”)、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广州市白云区珠江实验学校等,为融合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州六中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即向海珠区、黄埔区、从化区、白云区辐射,使更多住在城郊、偏远区域的城市农民工子女能平等享受优质名校教育资源。以纪中为例:纪中是由原公办学校广州市第八十四中学与原民办学校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学校,学校位于风光旖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的长洲岛,毗邻举世闻名的黄埔军校。目前,学校三个年级共有学生1081人,其中农民工子女为244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2.57%。在2018年学期考试中,学校各年级各科均取得理想成绩,大幅度超越区属学校对应学科平均分。这说明,学校融合教育已初现成效,农民工子女正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近年来,学校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方式,实施小班化教学,由广州六中派出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管理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学校办学业绩突飞猛进,由原来黄埔区最薄弱的学校变成了学生、家长都十分向往就读的学校。又如,白云珠江学校现有初一年级学生117人,其中城市农民工子女23人,占总人数的19.6%。在2018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统考中,该年级学生成绩综合排名位居本区前列,超越了多所当地名校。可以说,白云珠江学校为白云区城市农民工子女就读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且在办学第一年即取得如此成绩,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显然,名校集团化办学缩小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维护了教育发展公平,促进了融合教育。

二、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生活

城市农民工子女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与城市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因此学校是实施融合教育的主要场所。为此学校努力拓宽渠道,助力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打成一片”,尽快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首先,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上努力渗透融合教育理念,尤其在教学上创设融合教育的校本课程,以兼顾城乡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缩小城乡学生素质差距,增强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归属感[1]。如广州六中即充分利用“三混”(混宿、混餐、混班)平台,推进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如2016级学生斯比努尔·吾甫尔江是个来自伊犁巩留县的农村孩子,刚到学校时综合素质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对混餐、混宿、混班抵触情绪很大。学校领导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让其在与本地学生的不断接触交流中逐渐认识到“三混”工作的重要性,慢慢放下了“新疆生”这个特殊身份,和本地孩子一起学习用餐、外出活动,目前已完全融入了广州这个包容开放的城市。

其次,培养学校干部及优秀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师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城乡学生积极表现自我,相互尊重,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应发挥作为学生人生导航者、引领者角色的影响力,把城乡两大群体逐渐融合成一个团结的集体。以珠中为例:学校通过举办“小鬼当家”活动,让师生角色互换,由“小老师”授课,“小行政”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在此过程中,“小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不断交流,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自信团结向上的学生团队,不但让城乡学生融为学习整体,也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再次,充分组织和利用课外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不但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城乡学生混合组队参加竞赛,提升城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还通过体育节、艺术节、学农、研学旅行等活动,促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融合和心理融合。如:为加强学校之间合作交流,让城市和农村学生深入沟通,相互学习,建立友好伙伴关系,2017年7月六中组织了45名学生与毕节市民族中学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学生们分赴七星关、大方、赫章等区县农村,到毕节市民族中学学生家中“一对一”深度交流,參与挖洋芋、养猪、赶集等农村日常生产劳动,充分体验乡村生活,锻炼了吃苦耐劳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农村孩子扩宽了眼界,树立了更远大理想,城乡学生都收益良多。

三、活跃社区建设,营造融合教育氛围

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某一个教育部门的任务,而是社会问题综合作用的体现,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教育体系[2]。而社区是城乡文化有机融合的小型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家庭聚居在同一个区域[2],在推进融合教育中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社区融合,城市农民工子女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与城市学生、居民交往,融洽相处,实现身份、心理、社会的融合,真正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成为城市的一员[3]。

一是组织丰富的文化、艺术、科普和文体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在互动交往和相互合作中,建立交流对话平台,增进理解及融合。如纪中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联合开展“黄埔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让城乡孩子共同学习先辈精神,延续军校血脉;与位于长洲岛游艇基地的云帆水上运动俱乐部合作共建,开展帆船运动的相关培训。成立“小小讲解员”队伍,让城乡孩子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培训,在课外实践中共同传播黄埔历史,传承黄埔精神等。

二是建立社区之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促进城乡家长教育经验交流和沟通,消除隔阂和偏见。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这直接影响到其孩子的学习问题。如小豪同学英语入学成绩为18分,刚到学校时对学習不感兴趣,爱说脏话,不按时完成作业。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所致。为此,教师一方面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另一方面鼓励其参与小组合作,让他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教师积极联系家长,督促他们参与有关家教讲座及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技巧,大大促进了小豪同学的学习。目前,其英语成绩已达优秀,同时,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让他进一步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如今已完全成为一个会思考、能吃苦、敢担当的优秀学生。此外,城乡家庭家长由于生活交集不多,容易发生误解,通过组织活动加强沟通,不但能增强彼此认同感,还能建立深厚情谊,大大助力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是开展资助拓展和联谊活动,搭建多样平台让城乡孩子增进交流。六中每年都会召开属地联席会议,一起商讨融合教育的相关措施。如 2018年的城乡孩子教育管理服务属地联席会议就得到了属地街道、海珠区等十个单位的大力支持,其中瑞宝街计划举行资助仪式,让资助者与学生见面,联络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他们还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支持六中新疆班工作,寒假组织花市义卖,周末资助拓展活动等。新港街则表示将积极支持寒假活动,联系街道社工开展联谊,丰富城乡孩子们的寒假生活等。

如果说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主要靠政策支持,“上好学”,让他们能愉悦地生活学习,在心理、身份上认同这个城市,与这个城市相融合,产生归属感,则更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合力实施融合教育。因此,家庭、学校、社区在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密切联系、互助合作、互补互动融为一体的融合教育力量,在实施融合教育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广州六中通过聚焦城市农民工子女面临的适应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的新问题积极进行融合教育研究尝试,让集团学校中的城市农民工子女迅速融入城市生活,营造了团结、友爱、互助、包容的学习生活氛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城市农民工子女如何融入城市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刘峥,周以瑞,等.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9):108-112.

[2]杨晓霞,吴开俊.中央财政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7(15):45-50.

[3]朱小曼.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鞍山地区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54+146.

[4]刘沛.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1):334-336.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东广州 5103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六中城乡农民工
篮球赛场 青春飞扬
兴国六中举行洪逸挥先生感恩追思会
摇号、陪读、拼高考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少怀壮志,锐意成才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