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基石:论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建构
2019-03-11冉亚辉
摘 要 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立德树人的基石,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培养学生道德性成长的根本前提;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确保优秀师德师风的制度性基础;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确保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建设道德的学校,学校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具备正面向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建构优秀的师德师风;建构高度道德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和道德的学校考评和教职工荣誉体系;致力于推进公平竞争和和谐发展的学风建设。维护学校的道德性的关键是学校管理者。要维护学校的道德性,学校必须保持道德之心,必须给予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要能够坚持教育的理想主义。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学校教育;以德治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2-00-04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教育承载着众多的期望,也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建构道德的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本前提是学校教育需要保持高度道德性,把学校德性“立”起来。
一、立德树人的基石:学校教育道德性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内涵主要涵盖两个维度:其一是立德,即树立德业,建设道德的学校,为社会优秀道德风尚建设服务;其二是树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立德树人的基石,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培养学生道德性成长的根本前提。学校要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建设道德的学校。教育需要立德,缺乏道德性的教育,将在两个层面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其一是直接导致学生德行不彰。学生不会只听课堂上教师的道德宣讲,学校教育中的现实道德才是更重要的德育,如果学校教育失去道德性,学生个体也很难保持道德。其二是导致人才培养的严重道德问题。无德的学校教育,将导致不道德的教育竞争。不道德的教育竞争很可能将天赋和品德本不足的个体推到重要位置, 最终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所有社会公民都出自学校的培养,不道德的学校自然会导致不道德的社会。从国家层面看,“一个民主、正义、公正的国家本身,就是对国民最好的道德教育。亦即:国家道德即德育”[3]。而对于具体的学校来说,一所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学校,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
其次,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确保优秀师德师风的制度性基础。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重要师德论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4]优秀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同样也有质量考核的压力和荣誉追求的动力。道德的学校,才能给予教师群体以公平的考核制度体系和荣誉体系,建构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实现专业发展。不道德的学校,如果考核不公平,荣誉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冷漠,就难以保障教师健康的职业心态和专业发展。“要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师德水平,基本途径和建设内容就是建设道德的学校。”[5]要保障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必须以道德的学校建设为前提。
再次,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确保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道德的學校才能给予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机会,实现公平竞争,最终通过天赋和勤奋获得对应的教育结果。这种不剥夺任何一位天才、不歧视任何一位儿童的教育,才能保障个体的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建立这种公平和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必须是道德的学校。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创新,而培养能够推动创新的精英人才,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对人类社会来说,很难确定下一位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马云来自于哪里。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坚守教育公平竞争,给予学生个体梦想,建设优质的学校教育,静待学生成长成才。在教育过程中,其一必须要确保所有个体都能够得到其天赋所需的或相匹配的教育;其二必须确保公平的教育竞争机会。如果不道德的教育剥夺了更为优秀的社会个体的教育机会,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教育本身不是零和事业,而是正和事业,能够实现共赢。优质的教育能够培养优质人才,这些优质人才会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社会普通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样得利。
最后,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需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6]。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出自于学校的教育培养,学校的道德性基本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性,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公民的整体道德素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支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战略的基础性前提。只有道德的学校教育高质量的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青少年,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正确的道德建设。
二、学校教育道德性建设的基本要求
学校是一个复杂系统,学校内部群体众多,涉及到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领域。建构学校教育的道德性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不容易,一个领域的不道德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所以要维护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既需要整体规范、系统推进,还需要时时强力维护。要建设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学校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学校需要具备正面向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如果学校办学目标错误,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学校办学是否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家长需要、学生发展需要,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在现实层面,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办学要求本身并不一致,还可能有矛盾和冲突。国家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地方和社会则更为重视学校本身在高考竞争中的表现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家长则更为重视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关注重点则是个体的未来前途。学校要协调这些利益主体诉求,建构正面向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学校需要建构优秀的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7]师德师风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基本道德状态,也是一所学校道德性的直观表现。学校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力量则主要来自于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建设优秀的学校师德师风,才能构建优秀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学校中所有的具体教育教学事务,都是教师去执行和完成的,如果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不力,很难想象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立德树人。
再次,学校需要建构高度道德的学校制度体系。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制度体系之上,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制度德性。“制度的德性具有个体德性无法比拟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因为社会制度规定了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框架,规定了社会各领域的基本游戏规则和行为规范,其影响之深刻和广泛,是任何个体道德所不能达到的。”[8]学校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主要有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班级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校用人制度等。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制度。班级考核制度决定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方法,是决定学校德育本身的道德性的核心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涉及到学生荣誉、竞争等,是指导学生正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学校用人制度同样至为重要。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都是人才。教学制度重要,用人制度也许更重要。如果用人制度出了问题,对学校的伤害将是持久的。学校本身是一个大单位,也涉及到人员升迁,而人员升迁体系的道德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涉及到学校发展战略的事情。一所学校的用人制度出了问题,其他制度再优秀都难有效果。学校本身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单位,正如军队一样,最重要的任务是打仗,业务能力第一是必须坚持的,否则军队不会打仗,教师不会教学,事业必然失败。此所谓“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学校如果不能建立道德的制度体系,很难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坏的制度能够把好人逼成坏人。
又次,学校需要建设科学和道德的学校考评和教职工荣誉体系。制度体系重在制度德性,但一切制度最终都是要执行的,学校考评和教职工荣誉体系的核心在于制度执行的道德性。学校必须建设道德的教职工考评体系。有质量要求的领域都存在考评,因为这涉及到业绩,涉及到优秀与平庸的标准认定。学校必须致力于建构一个科学并道德的教职工考评体系。如果没有道德的考评体系,教职工都不知道向何处努力,何为优秀。而如果缺失道德的考评,可能对教职工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优秀的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上。如果学校让业绩平庸之人获得重要荣誉,对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伤害将是致命的。学校内部前勤和后勤的考评规则,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认定标准和计算规则,都是学校具体管理和考评中的关键点。
最后,学校需要致力于推进公平竞争和和谐发展的学风建设。学校必须建立道德的学生教育教学氛围。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推进公平竞争和和谐发展的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校教育理念的建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荣誉体系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社团文化建设等,同时还涉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制度、学生考评制度和学生选拔体系等。健康学风建设是建设道德学校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直接涉及每一位学生培养的重要事情。学校教育必须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建设一流的学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学校教育道德性的维护
建设道德的学校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校教育必须尊重人才培养的神圣性。维护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需要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整体上看,维护学校教育道德性的关键是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需要保持对教育的敬畏,尊重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不忘从教初心,维护和确保学校的道德性建设,确保高质量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首先,学校必须保持道德之心。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一个好学校的背后大多有一个好校长。道德的校长对于道德的学校建设至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没道德的校长能够建设一所有道德的学校。哈佛大学前校长洛厄尔曾经说过:“毁掉一所大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些和事佬塞进去。”[9]有道德的校长,既不能做无原则的老好人,更不能缺失正义感和仁爱之心。另外,学校教职工也必须保持道德之心。学校内部人员众多,学校也不是世外净土,同样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利益纷争。但学校教职工必须保持道德之心,秉持培养人才的神圣性,坚持教育的道德原则,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道德性。
其次,必须给予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教育本身不是世外桃源,也深受地方政府、社区、家长等诸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需要一个道德的制度环境、用人环境、考评环境,能够实现安静办学。如果外部管理环境不佳,学校教育面临不道德的外部制度体系,也可能使学校教育变得不道德。而用人环境对学校教育同样影响较大,如果学校内部优秀的人才不能脱颖而出,自然会导致学校管理质量的问题。考评环境对学校的影响更大,学校都是基层办学单位,面对过多的教育考评,教师疲于奔命,难以真正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在外部官僚主义的考评中,只能被迫走向形式主义。今天基层学校面临众多的考评,是一个很麻烦也很现实的问题。
最后,学校要能够坚持教育的理想主义。学校教育不能空谈道德,更不能空谈理想主义,但同时也需要理想主义。学校教育在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学校是追求真善美的地方,而不是追求金钱和权力的地方,所以学校教育不能简单媚俗。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教育的理想主义,在管理学校事务中多一些教育道德性,少一些利益算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建设一所道德的学校并不简单,很多时候都需要校长和教师群体用荣誉和人格去维护教育的纯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1.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133.
[3]杜时忠,张敏.国家道德即德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1):7-10.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社,2014-09-09.
[5]冉亚辉.师德的培养与维护:论学校道德即师德[J].教育科学研究,2016(4):55-59.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學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8-05-02.
[8]刘兰花.道德制度建设是学校道德重建的关键[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69-70.
[9]理查德·诺顿·史密斯.哈佛世纪——锻造一所国家大学[M].程方平,等,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151.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