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彩之石寻补天之梦
——五彩石校本课程的设想与研发

2019-03-11姚海英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本石头美术

姚海英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小学,江苏 海门 226143)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的传统及地理区位特点,我校尝试开发了五彩石校本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审美与创新的基础。

美丽的女娲补天传说给予我校五彩石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感,奠定了学校文化特色的基调。五彩石,为女娲补天立下了汗马功劳;五彩石,更为全校师生编织了飞翔之梦。因此,天补小学的校园需要五彩石的装扮,天补小学师生的心中更需要烙下五彩石的斑斓。在学校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让石头化生五彩、让石头学会说话的“五彩石”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就认识论而言,我们认为“五彩石”校本课程是美术课程的适度延伸,是美术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课程与生活的融会贯通。

一、“五彩石”校本课程是美术课程的适度延伸。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拓展了对课程的认识,鼓励地方和学校设置和开发多样化的艺术类校本课程。这些校本化、生活化的课程能充分展现艺术教育元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艺术的方法创造世界,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中获得广泛的艺术活动经验,真正体会到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五彩石”课程是国家美术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运用美术课上掌握的设计和绘画技能,创造出精美的石头艺术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二、“五彩石”校本课程是美术和科学的有机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整合的概念。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五彩石”课程以生活中常见的石头和互联网上搜索的奇石为内容,让学生习得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石头的形状和质地,运用掌握的绘画技能技巧,设计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石头画艺术形式。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突出动脑思考,注重动手实践,渗透和贯穿了科学意识、艺术意识,实现科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培育,基本达成美术和科学的学科整合。

三、 “五彩石”校本课程是课程和生活的融会贯通。

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贴近生活,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方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实现课程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融通。现实生活中,石头是常见的东西,或当作装饰和点缀,或遗弃在某个角落。这些石头一旦成为教育的资源,学生就会对其充满了好奇,着迷于它的颜色、纹理、形状和轮廓。捡起那些石头、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并运用美术课上习得的基本线条和图形的画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构图、多样的拼摆,创造出一幅幅有童真童趣的作品。

“五彩石”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整个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赏石与绘石两大部分。赏石部分,以大自然中石头的奇形怪状和多样色彩为内容,引导学生由一般地看到科学地观察,感受石头外表的神奇,了解石头的种类、质地、特性和作用,探究各种石头的形成过程。如:云南阿诗玛、黄山猴子观海、象鼻山奇石等。绘石部分,指导学生在石头上作画,即以石当纸,点石成画,巧妙利用石头固有的形态、纹理、色泽、凹凸等自然属性,描绘创造艺术形象,将石头的天然属性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密切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绘石的题材很多,如:神话故事、缤纷花朵、诱人瓜果、卡通人物、戏剧脸谱等。总之,“五彩石”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旨在达成三个合一:奇石与美术的结合,自然和人为的结合,发现与创造的结合,创造出天补小学“一花一菩提,一石一世界”的美好境界。

陆婷婷

季家慧

胡艺静

猜你喜欢

校本石头美术
别小瞧了石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石头里的鱼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