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探析*

2019-03-11

观察与思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助力民生

唐 玉

提 要: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习近平同志以浙江的探索创新为重要实践基础与理论原点,着眼顶层设计逐步形成的重要理论观点,包括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重要地位、独特优势、主要内容和机制方法等,为人民政协“以民主促民生”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法论指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涵,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主线。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职为民,为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献计出力。从主政浙江期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浙江的探索创新为重要实践基础与理论原点,着眼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为人民政协助推民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法论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之萌芽与形成

21世纪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基本思路,从“八八战略”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从建设“两富”现代化到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亲手谋划“八八战略”,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线。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强调重民生、办实事;将强省与富民相结合,千方百计促民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尽心尽职解民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从西子湖到中南海,民生建设始终是习近平同志最深切的关怀。2012年,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在中央新一届常委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庄重承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①习近平:《一定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人民网,2012年11月15日。在谈到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时,他明确指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②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习近平同志对人民地位与作用的高度认识,鲜明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坚定决心,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浙江原点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主要围绕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工作的重要地位、独特优势、主要内容和机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初步形成了其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思想雏形。

1.阐释人民政协在助力民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0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五次常委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04年9月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他强调:“人民政协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得越好、发展得越好,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越有利于党和政府深入体察民情、充分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们更加广泛、及时地密切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联系,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③习近平在2004年9月2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凸显人民政协在助力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平安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着力于推动浙江的社会建设与民生工作。在2004年9月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以“平安浙江”为抓手,强调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努力献计出力。其一,人民政协具有“位置超脱”“协调社会各界关系” 和“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知识分子的工作,支持党委、政府做好沟通思想、理顺情绪、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的工作。其二,要充分发挥作为党群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为党和政府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及时解决各种矛盾、营造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提供有力帮助。其三,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既注重建言献策又注重实际行动。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投身“平安浙江”建设。

3.明确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多次对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及时、准确反映社情民意。要确保民主渠道的畅通,做好政协提案和政协信息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将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的问题反映给党委、政府,有助于政府的民生工作准确定位,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积极议政建言。首先,要正确把握“献策不决策、立论不立法、议政不行政、宽松不放松”的工作方位,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创新,认真履行职能,努力做到“服务大局有高度、建言献策有深度、民主监督有力度、团结联合有广度、自身建设有强度”。①习近平在2004年9月2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次,要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拾遗补缺的主动性,按照“少而精、专而深、出精品、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争每年拿出一批既有深度、又有操作性的调研成果,供决策机关参考,努力做到建言建在点子上,立论立在关键处。②习近平在2004年9月2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优势,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全社会层面开展“消除误解、广求共识的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排忧解难、鼓舞士气的工作”③习近平在2004年9月2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减少阻力、增强助力、形成合力,巩固和发展全省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局面,为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献计出力。

4.建立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机制方法

在2005年12月浙江省政协九届十四次常委会议中,习近平同志强调,省政协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固确立“和谐”理念,充分发挥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特点,拓展工作领域,延伸工作触角,突出工作重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协商整合机制、监督促进机制、议政建言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群众工作机制。

在工作方法上,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科学的调研方法,注重形成可操作性的调研成果。主政浙江期间,他多次深入开展调研,察省情,访民意,致力于提高全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在2003年12月省政协九届五次常委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政协各专委会要“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争取对全局工作有更大的支持和帮助。要进一步发挥政协位置超脱、视野开阔的优势,处理好同步跟踪调研和超前调研的关系。对一时尚未进入省委决策程序或省委尚未来得及仔细研究的带有趋向性、全局性的问题,省政协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拾遗补缺的主动性,适度提前介入,深入理性思考,提出对策建议,更好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④习近平在2003年12月省政协九届五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形成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站在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工作始终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一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奋力把社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对于民生建设,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目标和新的举措,理念更加自觉,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首次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宏观政策思路;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他要求坚决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切实改善民生,在实践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不断加强对人民政协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习近平同志多次专门就政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明确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站在更高的视角,再次强调政协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在这个大政治前提下,我们应该也能够广泛听取人民内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8-19页。

其二,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8-19页。

其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1页。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坚持人民价值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于西方主流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将人民置于人类发展的核心位置,认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更是发展的目的。因此,他深刻认识到民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主政浙江期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在地方调研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这一重要理念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人民的评判标准等,“人民性”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又充分结合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当前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深化和升华。

(二)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

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形成与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但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人民要解决的问题,一切基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扎根于人民创造性实践的真知灼见都应该运用于治国理政。

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党的群众路线在客观上要求人民政协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政治与民主发展现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以及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既注重实践源头,又着眼顶层设计与全局谋划,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和中共中央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和对人民群众最浓的情,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察省情,访民意,关心和慰问困难群众,探索精准扶贫……他高度重视浙江省政协的各项工作,对人民政协在助力民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独特优势、工作内容和机制方法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论述,充分调动人民政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助推全省民生事业大步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放眼全球,着眼顶层设计与全局谋划,反复强调民生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并对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9页。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而是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期盼更多的民主权利、更优美的生存环境、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多的公共安全、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且需要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不仅需要党政的大力主导,还需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媒体的多方面力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政协作为“桥梁”和“纽带”的独特作用,扩大团结面,形成更大共识,共同推进大民生事业的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助力民生建设重要论述”指引下的浙江实践与探索创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10多年来历届浙江省政协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始终坚决维护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为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探索和实践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根本遵循,建言献计为人民,尽心竭力惠民生,大力助推浙江民生事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浙江省委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之下,浙江省政协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先,围绕中心工作,始终履职为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竭诚把“系列民生”履职工作做实做深。

一是创设“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及时汇集民声民意、有效通达民愿民求、汇集整理民智民策,助解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难题。自2013年始共举办41期民生论坛,围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雾霾治理、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学前教育规范发展、金融理财产品与风险防范、近岸海域污染治理、破解城镇“停车难”等41个议题进行协商议政、互动交流,参加论坛的省政府领导、省直部门负责同志、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分别为36人次、253人次、1342人次、385人次,形成专题报告41期,提出意见建议639条,在省级媒体上刊发议政建言专版47期,推进了相关问题解决。

二是连续开展“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活动,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坚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精准对接、诚实服务、取信于民,对承诺的服务项目、签订的合作协议注重跟踪督促落实兑现,着力让当地基层群众有直接实在的获得感。2012年以来,共组织557人次省政协委员、1464人次各方面专家,先后深入30个县(市、区),免费为5016名老红军、老党员、老劳模、特殊人群等提供诊疗和保健,建成数字阅览室、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45个,签订农业科技、教育合作、文化惠民、普法建设等协议400多项,举办专家义诊、文艺汇演、体育竞技、培训讲座等为民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受益群众8万多人次,实现26个原欠发达县全覆盖。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围绕城市交通拥堵整治工程和农村惠民服务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等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围绕5个设区市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高校寝室卫生情况等开展专项核查监督;围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等组织4次委员视察;围绕民生财政绩效、食品安全信息共建共享、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提案开展督查督办,切实推动党委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落实。

四是积极汇集民意民智促进民生决策科学化。围绕完善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等进行专题调研和政治协商;围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民宿经济等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围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59个民生议题,开展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畅通社情民意信息了解和反映渠道,2012年以来,收集各类社情民意31200多件,编发省政协信息1170期,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7件次,被全国政协采用217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位居全国各省(市、区)政协前列。

综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浙江省政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情服务群众;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协商建言与实干践行相统一,宏观议大事与微观办实事相统一的“三统一”原则;始终坚持精准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助力民生建设的针对性和鲜活度,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真需实盼;坚持群众评判导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助力民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助力成功七件事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