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
2019-03-10李智
李智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得很多创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受到了新课改的影响,逐渐催生出生活化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由于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生活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引领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更能够彰显这门学科所体现的无法比拟的德育功能,并指引着广大未成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向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践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体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块,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时要注重生活气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如在讲"珍视生命"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一片安静,教室多媒体放映着南方某旅游景点缆车坠落事故的惊险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再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情境的导入,借助电视台主持人的感人的解说词,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二、巧用教材,强化探究过程
首先,教师需巧用教材中的栏目,以教材为本,强化探究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教材中提到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排,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维护宪法权威有关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情境,并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如给学生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提问:同学们,《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它的曲调激扬、动人心魄,那么它的乐谱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我们要根据乐谱才能唱准国歌。教师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也是需要“乐谱”的,这就是国家的章程,而一个国家需要怎样的章程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呢?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便可自然过渡到对宪法的探究中来。除此以外,像教材中的课后思考,教师也可以视情况进行整合,并不一定完全拘泥于教材,应以实用性为原则,引导学生形成观点、加深体验,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进步。
三、重视小组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主要是个体活动,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培养出一批学优生。但是这样的方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缺点,不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一旦学习任务有一定难度,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就算可以完成,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这就意味着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也是违背高效课堂要求的。我们的课堂要反思这样几个问题:有的课堂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有的整堂课提出数个探究问题,但这些问题又有几个能吸引学生?因此,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彻底抛弃形式主义。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能力较强的和能力较弱的的学生合理搭配,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对小组活动都有所贡献,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在布置任务时,小组间的完成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整体性的提高。
四、合理布置实践性作业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实践,教学为了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去考察现实生活现象、生活事件,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而作出一定的考察结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特殊的阶段,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趁着学生的可塑性还在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各样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識真正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所接触的日常生活情况;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庄芸.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6).
[2]赵臻.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