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下的就业政策

2019-03-09王琼琼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下岗职工国企改革

【摘 要】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方面曾起过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效率低下等弊端逐渐显现,于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开启了以市场化为导向和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下岗潮,对我国的就业状况产生了极大的打击。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就业政策 下岗职工

一、就业政策

(一)就业制度。1993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劳动法》的颁布为契机,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第一,产权关系明晰;第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第三,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制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四,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就业措施。

1.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用工制度,关键就是实行劳动就业的市场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員劳动合同制仍处于试点阶段。因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就业市场化创造条件.劳动合同制的实行打破了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相应地,市场化的用工制度逐步形成。这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因为市场化就业制度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就是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3.实施“再就业工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优化劳动组合”作为劳动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广泛推行,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被作为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当时政府对这部分职工实行的是重新安置的政策。安置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原则是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安置途径应当采取拓展多种经营、组织劳务活动、发展第三产业、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

4.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首先,政府的基本角色定位应当是保护就业和扩大就业。保护就业、尽可能降低失业率应当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的角色要求它把保护就业和扩大就业作为基本政策,无论是舆论宣传还是实际政策制定过程都应体现这一原则。同时,要逐步减少对企业精减人员的行政性限制,老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时应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并保证养老医疗保障的延续。其次,采取积极扶持生产的政策,统筹解决企业改革中的职工下岗问题。通过有效的企业改革,使部分由于体制原因或经营管理的原因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恢复生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下岗压力。再次,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主要难在就业机会不足。因此,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创造足够的新就业岗位。主要政策措施应集中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只有中小企业才能大量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就业政策对当今我国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经济发展。(1)加强市场自身调控能力.国企改革要将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把握好市场这一自然调控的手段,加强市场经济的流通,尽量减少国家与企业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非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适当的手段为经济发展调控做出相应指导而不是掌控其发展。(2)促进经济的快速流通.国企改革不仅可以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达到企业盈利与国家经济双盈利的目的。与此同时可以加快经济流通的速度,促进国家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状况,改善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弊端,将市场经济发展到最佳状态,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获得国际影响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3)挖掘国家综合经济的发展潜力.国企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带来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要坚决杜绝虚假与不实信息的散播,要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将企业发展为效率高质量优的正面企业,由此一来可以为其他企业的改革之路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对其他企业形成榜样与借鉴作用。

2.国有企业脱困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刀阔斧”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纺织等一批轻工业顺利实行了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升,顺利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宏大改革目标,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带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0年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1.经济后果:失业的宏观经济损失达GDP的5%至7%。从宏观层面看,下岗失业造成了大量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其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5%~ 7%。由此可见,不能仅仅看到“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带来的微观层面的收益而忽视了宏观云面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由此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2.社会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下岗失业问题已经对我国12% ~ 30%的城镇居民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二,下岗失业问题导致城镇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增加了13倍;第三,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3.政治后果.主要体现在:第一,老百姓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出极强烈的不安全感;第二,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已经对政府的决策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小结

国企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就业问题,出现了下岗潮,紧接着积极的就业政策及人性化的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对我国的当今的经济发展及国企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清泰 吴敬琏 谢伏瞻.国企改革攻坚15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 冷兆松.国有企业改革新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胡鞍钢.扩大就业挑战失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琼琼(1993.03-)女,硕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邮编650000,研究方向:就业政策

猜你喜欢

下岗职工国企改革
浅析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下岗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 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沈阳:民委为下岗职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