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崑:立下报国志 百炼成精钢

2019-03-09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钢铁学生

钢铁,号称新中国工业的脊梁。高性能特殊钢,又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9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一生矢志于祖国的钢铁材料事业,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热忱报国、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少逢大难 以身许国

1925年,崔崑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上初中时,家乡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崔崑只得辍学在家,父亲教他英语、数学,又请私塾先生教他语文。崔父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在日寇接管洋行后毅然辞去高薪职务,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父亲教给他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不争名利、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崔崑说:“这些让我受益终身。”

1940年,崔崑考上齐鲁中学高中部。少年逢国殇,难抑爱国志。在父亲的支持下,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崑毅然决定离开沦陷区,步行穿过日军封锁线,前往四川报考大学,寻求报国之道。1944年秋,崔崑同时被三所名牌大学录取,最终他选择了西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53年并入华中工学院)。在校期间,崔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反对国民党当局的进步学生游行活动。

大学毕业后,崔崑留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钢铁这一工业的脊梁尤其重要。高性能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崔崑暗暗立下钢铁志:一定要把我国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

机会很快到来。1958年,崔崑被公派前往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涯奠定了他日后的研究方向——特殊钢。崔崑回忆说:“那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唯一的事情就是读书。这个学习机会太难得了。”至今,那本从苏联带回的俄文钢铁专著,虽然书页已经泛黄破损,仍被他视若珍宝。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后回校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研室主任。彼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的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崔崑心急如焚,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他从苏联带回来的图纸派上了用场,买不到的盐浴炉等仪器设备,他就和同事根据图纸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做。

如何控制温差是个大问题。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我们几个老师经常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1964年,崔崑带领同事逐步建成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每当新钢种出产,崔崑便背着沉重的“铁砣砣”,风尘仆仆赶往各单位试用。“一次,我背着30多公斤的模具钢,赶往洛阳拖拉机厂。那时候搭火车的人多,常常挤得无法动弹,为了少上厕所,我上车前都不敢喝水。”最终,崔崑和研究人员一同研发了低铬耐磨模具钢,含铬率降低到4%,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打破了国外垄断。

创新为先 百般锤炼

崔崑常说,作为科研人员,最大的乐趣就是研制的产品好用。为此,他和他的团队不盲从、不迷信,始终秉持创新第一的科研态度。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家无线电厂需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该模具有数千个小孔,中国不具备生产条件,只能从国外进口,每副模具约1万美元。崔崑与钢厂合作,经反复实验,研制了一种易切削的模具钢,解决了难题,由此生产的模具钢每副只需人民币700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该厂节约100多万美元的外汇。这项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此外,崔崑还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鉴于崔崑在模具钢研发和合金化理论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198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几十年来,崔崑院士桃李遍天下,其中博士就有24名。他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成为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指导培养了华中工学院的第一个博士生。“我的学生中,有10多人已是教授兼博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取得的成绩比我还大。”说到这,崔崑无比自豪。

在教学中,他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新动向,注意新的研究方法。7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凤云,就是崔崑的学生。她本科毕业至今已整整53年了,但仍忘不了崔老在她大四时布置的一道期末开卷考题——试论碳化物在钢中的作用。在当时,像这类极具开放思维的考试不多见。“当年崔老师就有教学改革的思想,出题启迪学生思维。”周凤云说。

80多岁后,崔崑不再承担科研课题,但依然闲不住。2006年,他开始撰写《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该书共1574页,耗时6年,达200万字。为完成这一艰巨工程,80多岁的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收集每一篇文献,编辑每一张图片,难度可想而知。如今,崔崑又决定修订这本专著。他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断追求新知。

高风亮节 坚守初心

认识崔老的人都说,崔崑就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人特别老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过日子,没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心思。”这是妻子朱慧楠对丈夫崔崑的评价。

1956年,崔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6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克己奉公,一尘不染。崔崑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要注意廉洁自律,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他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为避免别人送礼,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一次,有人到他的办公室拜访,走时留下一袋资料。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件贵重礼品,当即用特快专递给送礼人寄了回去。

2005年7月,崔崑80大寿,学生们集资2000元,为他定制了一尊刻着“寿”字的金属鼎。为了不拂学生们的美意,他当时勉强收下,几天后悄悄抱着鼎交给学院。他说,这虽然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但他不收礼的原则不能破。

对自己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崔崑都会认真负责。他带的一些博士生,有的是从其他单位转过来的,他们发表有关过去工作的论文时,有时会将崔崑的名字带上。崔崑发现后,就严肃地说:“我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你们这样做,是给我帮倒忙。”“搞科学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尊严,贵在诚信自律。”崔崑一直秉持这一原则。

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无论大小家务,基本都是他和妻子自己动手。崔崑从不因个人的事劳烦学生。他常说:“我和他们是教育、学术上的关系,不能让学生给我打杂。”

中国工程院院士、74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德群,与崔崑私交甚好:“我比崔老年轻20岁,我常跟他说‘您有事吩咐一声’,但这声吩咐还一直没盼来。”有一次崔崑生病住院,李德群事后得知抱怨崔老没告知他。

平日里生活俭朴的崔崑,一件衬衣能穿30年,但对家庭困难的教师和学生却非常“大方”。2013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以帮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

2016年6月,湖北省委授予崔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动情地说:“对于一名曾经在党旗下作出承诺的共产党员来说,不会有比优秀共产党员更崇高的荣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荣誉不是属于个人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和同志们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才能施展个人的聪明才智。”在荣誉面前,崔崑从来都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智者。

风雨人生,百炼成钢。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坚强不屈的钢铁品格、奔腾不息的报国雄心,凝铸成崔崑不同凡响的钢铁人生。

猜你喜欢

钢铁学生
没了它 钢铁侠还能成为超级英雄吗?
快把我哥带走
永远的钢铁『安达』
“钢铁侠”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学生写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