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台电视新闻突围之我见

2019-03-08栾志娟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突围电视新闻栏目

摘 要:近年来,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在央视和上星节目高定位的竞争中求生存成了新闻传播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地方新闻媒体如何突围琐碎、突围功利、突围克隆的独特视角,探索地方电视新闻的挑战生存之路,找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地方台 电视新闻节目 寻求突围 开拓创新 观察

如今的电视人过得并不轻松。央视的每一次改革,往往都会成为全国电视行业改革的风向标,随着视央对各频道的成功开发,各省级台也加大了对上星节目的包装整合。以至呈现出央视、卫视节目的栏目定位越来越精确,内容越来越亲和,品牌战略越打越响的格局。央视、卫视的强势扩张挤压着地方台的生存空间,众多地方电视台的同仁们为求得生存,抱着“民生新闻一抓就灵.”虔诚之心,扛起“三贴近”的大旗,在新闻栏目改版和其报道内容上大动干戈。于是“新闻直通车”、生活1+1 “生活零距离”“有事天天说”等栏目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台,可只是短时间内给电视台带来较高的收视率。那么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出路在哪里?地方台的新闻如何与全国各地五彩缤纷卫视节目争夺眼球?如何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路就在于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寻求突围。

1突围琐碎:选题由病态生活的放大转向健康人生的表述

电视新闻作为地方台的立台之本,要求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要成为报道主线,但是,近几年不健康的宣泄、扭曲的性格、厌世的心态、仇视的行为等题材的报道屡见不鲜。重则如骗子设骗局坑人、中学生杀害亲生母亲、变态狂杀人、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轻则卖淫嫖娼、街头打架、跳楼秀、婚外恋等。这些报道虽然有警示教育作用,但如果频频出现在屏幕上,则会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判断,并由此影响人们生存的公共环境和谐。因此地方台电视新闻必须首先使题材从琐碎中突围,本着关注民生、民怨、民意的原则,让选题由原来的病态生活的放大转向对那些崇尚文明的健康人生的表述。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零碎信息普天盖地,媒体的责任是通过策划和梳理,发挥地方台贴近生活、融入百姓的独特优势,在题材挖掘上下功夫,在表现形式上出新意,记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日复一日平凡的新闻事实背后寻找“亮”点,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受众感兴趣的新闻,这也是突围琐碎的一种方法。去年,招远市发生特大洪水灾害,而且多处乡镇遭到龙卷风袭击,记者们从防汛现场发回的各条报道大多是领导到一线查看灾情或内容相似、手法雷同的受灾情况,但有一位记者以职业的敏感和独特的视角报道了一条新闻 “特殊的晚餐”。防汛调度会议结束后,30名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全部原位就座,手上端着刚送来的面条,嘴里谈的是汛情灾情。这种未经任何安排、组织的场面不但真实生动而且有现场感,是一条难得的“好新闻”、“活新闻”,由此可见,每一条平淡甚至枯燥的事实背后都有新闻亮色,只有独具慧眼才能提炼出生动感人、个性突出、观众爱看的好新闻。

2、突围功利:报道由为所欲为的个人喜好转向平等关爱、理解尊重的人文关怀。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人们对自身人格的尊重和维护隐私的意识也越来越增强,如今在媒体市场风起云涌之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音,记者为所欲为的低俗化报道极大地损毁着媒体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2005年河南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面对82名矿工遇难和66名矿工被困,我们的关注是应该的,但这种关注也应当人性化。在某频道看到,记者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哭哭啼啼的矿工家属,让失去丈夫的家属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谈一谈”,让失去儿子的古稀老人在镜头前“说一说”,明知矿工家属心情十分难受,还追根问底的采访。

记者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是起码的人道和同情。这些感人的新闻“镜头”,不知道搅动了多少善良的矿工父母和妻儿的心,不知道以多少遇难者家属的痛苦回忆为代价。他们当时最需要安静,他们的悲伤不应该刻意展现在公众視野中,这种含泪带血的画面尽管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对于公道来讲,却是无比残忍的。再比如刚刚失去亲人的孩童被残酷的逼问“亲人哪里去了”;死刑犯在临刑前母子诀别的场面,被儿女抛弃后露宿在冰天雪地的老人经历了几天的跟踪拍摄后,仍然瑟缩在街头。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白岩松曾提到新闻人“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格”。成熟记者的最好标志是克服功利心的弊端,有“平等关爱、理解尊重”的人文素养,我们建设法制国家,倡导人文关怀,媒体责无旁贷。

3、突围克隆:栏目由邯郸学步转向因地制宜。

地域限制是地方台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劣势是地方电视台,遭遇重大题材的机率和表现重大题材的能力无法和大台相比,但是地方台也有着贴近生活、融入百姓的独特优势,在这种地域优势面前,开辟新的栏目,因地制宜打破时政和民生的界线,不仅增加了新闻容量,也提高了收视率。

《招远新闻》以传统意义上的时政题材为主,包括会议、领导活动、部门动态等等,收视率相比其他兄弟栏目,始终未见优势,在各级电视媒体打破常规,推出大容量的特别报道,成为收视热点,满足普通民众的新闻需求,在影响力和收视率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绩效。这一切,都让我们领悟到,题材不是局限、不是决定一个媒体和栏目成败的关键,唯有回归新闻本源、满足民众的新闻期待才是要害。在这样的节目理念下,《招远新闻》既保持它原本的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完成主要领导的活动、时政会议、重要部门动态的报道,同时也高度关注了社会民生,开设了《民生热线》、《平安金都》、《乡村行》等栏目关注重大案件、群体性事件、热议话题、乡村故事等等。因此,栏目收视率稳居同类节目前列。

地方电视台在央视和各地卫视精彩节目的挑战中生存,盲目跟风,则会走进死胡同,勇于挑战,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其实,向前看,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的突围虽然道路艰难,但探索和行动都将比过去来得更为坚实。

作者简介:栾志娟,山东省招远市电视台新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8年,编辑职称,《为了深爱的热土》等十几篇作品获国家、省好新闻奖。

猜你喜欢

突围电视新闻栏目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极速突围战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