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现象级综艺《偶像练习生》

2019-03-08李祎媛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粉丝经济

摘 要:自《偶像练习生》播出以来,以其居高不下的话题热度和全新的造星模式,对娱乐工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节目在制作播出中的暗合传播学原理的受众意识,以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受众的粉丝的能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媒介具有主动议程设置的作用。提出对中国娱乐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偶像练习生》 使用与满足 主动议程设置 粉丝经济 娱乐工业

1.何为偶像 偶像定义分析和反思。

1.偶像定义及分析

“偶像”一词源起于东亚文化圈,原指人们所崇拜,将其作为信仰的对象。后受娱乐文化影响,赋予其新的含义。[1]

各国所受娱乐文化影响不同,其涵盖范围也有所差异,以影响力显著的中日韩三国为例,三国都有偶像,但其所指代的群体都不同。日本的偶像范围最小,韩国偶像范围稍大,中国的偶像范围最大。

其中前两者的偶像均是指一种特定职业,不同于其他的演艺职业,这种职业以贩卖人设,吸引粉丝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在当下中国娱乐市场中,由于娱乐工业发展的不健全,偶像的定义颇为宽泛,与歌手、演员等相互混淆,指代不清。

2.节目推广中的传播学原理

2.1使用与满足与偶像人设

1969年D·麦奎尔等人在“使用与满足”研究中指出,受众在使用媒介时有满足“人际关系效用”需求。该需求包括受众通过与他人讨论媒介内容,制造共同话题,用以维持现实人际关系的需求,更指出受众对媒介的频繁接触,对媒介中的人物产生朋友或熟人的感觉的拟态人际关系的需求,而受众与被满足对象的距离越远,媒介发挥的作用越大。

很大程度上,粉丝所迷恋的并非是单纯的偶像本身,而是与完美偶像所建立的拟态亲密关系。在对偶像的单向迷恋中,粉丝的崇拜充满了高度理想化的浪漫联想,并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缺憾转到偶像身上,从而获取替代性满足。

在《偶像练习生》中,除去竞演环节外,加入了大量的真人秀成分,练习生在练习室训练的场景、练习生之间的互动冲突、宿舍参观展现其私人生活、以及后期采访中练习生有意识的自我表露,在这个过程中偶像的神秘感减弱,“养成感”加强,在“真实感”的互动交流中建立拟态的亲密关系。

节目中大量的仪式感环节设计更是增强了粉丝与偶像的拟态关系,如每期最后,所有的练习生向屏幕前的受众鞠躬“全民制作人,请多关照”以及“张艺兴每期必说“他们的出道,由你决定”的晋级制度给予了粉丝绝对的决定权,让粉丝从以往无力呐喊的被动者走向了拥有“决定性投票”的主人,在被赋予巩固关系的主动权与责任感的同时,偶像对粉丝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也更加坚固。

为了使偶像在淘汰中胜出,粉丝们需要在节目之外通过打卡、应援、投票之类的方式帮助偶像晋级,这些环节都在不断强化粉丝迷恋偶像、养成偶像的共享观念,刺激粉丝们化被动为主动,从网络节点变成联结群体,充分调动粉丝的“养成制作”感。

2.2造星2.0时代——主动议程设置和病毒式传播

在电视娱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所开启的造星1.0时代里,粉丝们用手机短信将“李宇春” “张靓颖”推入全民视野,开启了中国娱乐产业下的粉丝狂欢。但相较于如今的造星2.0时代,对于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的粉丝2.0来说,其在粉丝经济上的生产能力、规模、付费意识和能力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早期单一且能力有限的粉丝经济。

网络力量的普及發展,使得原有的娱乐环境和消费环境焕然一新,粉丝的地位空前提高,已经成为了偶像制造工业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缘于娱乐产业受众意识的提高,更是因为粉丝自我意识的增强。粉丝不再满足于对讯息单方面的一昧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反馈,形成主动议程设置。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和受者的交互性大大提升,两者地位之间差距逐渐减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内容生产的技术和工具更加普及和便利,视频剪辑和制图等方面的门槛下降,使得粉丝有条件进行文字口号、图片视频的全面生产及输出,从而充分提升了粉丝应援和生产的能力。不同于造星1.0时代,手机短信的简单累积反应了粉丝对偶像的支持与喜爱。2.0时代下,粉丝后援会的建立,数据意识和宣发意识的觉醒,使得其宣传影响力呈几何式上涨,这种病毒式扩散的传播能力,大大提升了其在议程设置上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主动议程设置,由此成为助力偶像“养成制作”的主力。

3.偶像工业发展的思考

不可否认,在日益强大的粉丝经济中,偶像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无论是上游娱乐公司还是广告商,这种日益专业化的偶像制作能力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现金流。但需要意识到的是,虽然我国的造星产业链目前在“造”的环节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在“造星”成功之后如何成功“运营”偶像,使其人设与所承载的“梦想价值”能够持久地被粉丝接受,保持与粉丝的黏性并实现不断的价值衍生,是行业更应该思考和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夏枫.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模式特色与发展方向探析——以韩国综艺《produce101》系列为例[J].视听,2018(11):23-24.

作者简介:李祎媛(1998—),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现就读于长安大学文化艺术与传播学院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粉丝经济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传播学视角下微信的兴起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