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8程瑞云

祖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程瑞云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改变以往的灌输性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重点内容。初中阶段,数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起来开始感觉吃力,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数学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着更强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关,甚至就是现实生活的事情做为案例,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问题导学法就是这么一种教学的方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得到数学思维。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者数学知识去思考、探究,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掌握知识更加牢固。问题导学法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践行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问题教学法就是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致。其次,问题导学法提升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大多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直接讲解数学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比较差。问题导学法,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思考和探究如何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最后,问题导学法满足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重视提出的“问题”,既满足教学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导学法,问题至关重要,为学生创造好的问题情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鼓励学生课前做好知识的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之后,可以加以引导,学生不至于出现吃力或者听不懂的情况。数学问题在设计时,不能随意设置,需要多方面考虑:提问内容与教学重点有着密切联系,只有进口主题,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问的问题必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提问问题必须有思维价值;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具体;提问方式必须灵活多变。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步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一方面巧妙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就是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究,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引导可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包含的数学知识点。其次,点出问题与数学知识点存在的某种关联,也就是存在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引导就是让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这涉及到问题的难度。通常情况下,问题难度过于简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并不能起到数学思维锻炼的目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通过思考无法解决,则会打消其探究知識的信心。因此,问题导学法精髓在于设置的问题难度,既要让学生理解,又要让学生发挥一些想象力,难度需要适中,这样才能起到思考和探究的目的。最后,总结问题。问题导学法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去自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提取其中的关键数学信息滞后,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中存在的变量关系,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进行问题总结,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解决思路,点评其解题思路的优劣。

(三)拓展和巩固知识

完成以上的教学步骤之后,需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用课后习题的方式,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便简单有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甄选一些题型,教师将具有代表性的题型总结出来,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巩固。

(四)前后呼应进行问题导学法教学

在问题导学法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两种问题设置方式,一种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置,这种设置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对数学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另一种是以数学方法为前提进行的问题设置。两种不同的问题设置方法,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不同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如果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置,这种设问方法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但是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有着很好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利用书本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如果以传授数学方法进行问题设置,提问的方法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设问的方式比较简易,但是学生相对被动,也难以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因此,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应该注重从数学教材出发,根据数学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更多地以现实的实例进行问题设置。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也就是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紧接着就是如何解决这一数学问题,这种前后呼应的方式,才能让问题导学法更加地完整,保证教学效果。

三、问题导学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问题导学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學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并非所有数学知识都适用于问题导学法教学,因此,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合理地控制问题总量。问题导学法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探究的过程。但是问题导学法并非问题越多越好,过犹不及,过多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烦躁心理,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做到适度的原则。其次,合理地控制问题难度。问题导学法需要学生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十分关键。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都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应该在了解学生数学基础之上,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保证教学的效果。在问题的层次方面,需要做好循序渐进,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地增加问题的难度。最后,注重总结反思。问题导学法同样需要教师思考教学的成效,以课后习题或者精选习题的方式衡量学生掌握情况,同时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完善问题导学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巧妙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最后,拓展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此外,问题导学法注重前后呼应,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形成闭环。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时,需要控制到问题的数量、难度,并做好教学反思,保证教学具有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9-109.

[2]胡小明.刍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02):42-43.

[3]白玛泽旺.解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6,(35).

[4]贾新林.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8):79-79.

[5]朱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78):113-113.

[6]叶青.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08).

(作者单位:姜各庄镇姜各庄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