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颜色革命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启示

2019-03-08李金金韩佳婧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网络

李金金 韩佳婧

摘 要:2014年对中国产生很大冲击的台湾“太阳花运动”和香港“占中运动”,本质上都是颜色革命的预演或者说“准颜色革命”,在“颜色革命”过程中,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各种形式积极参与“颜色革命”的进程,也提高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在探析颜色革命对中国青年的影响方式基础上,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对“颜色革命”的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颜色革命 网络 意识形态教育

一、“颜色革命”的涵义

颜色革命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频见于各种文章中,它专指以某种花卉或者物品颜色为代表,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的政治派别利用大选机会夺取政权的政权变更行动。[1]这些以和平非暴力手段来推翻现存政权的方式,有向包括中东及附近国家蔓延、扩散的趋势。颜色革命有着爆发时间短、传播性强、成功率高的特点,自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以来,通过新媒体等渠道的传播,“颜色革命”之称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之后颜色革命在全世界蔓延开来,逐步向西亚、北非及附近国家扩散,例如,包括:2004年底,乌克兰爆发的“橙色革命”;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黄色革命”;2010年底,在突尼斯发生的“茉莉花革命”。雖然每个国家对革命的说法不同,但是综合考量其演变的手段及革命的目的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场运动的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非政府组织国内反政府力量,通过煽动大量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抗议、游行示威、广场集会和围堵国家重要机关,激发群众不满情绪,激化社会矛盾,赢得社会关注的目光,从而达到给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行造成混乱的目的。20世纪以来发生的“颜色革命”基本都是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去争夺国家政权,鲜花、美丽的色彩往往都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实物,但这仅仅是在暗示着组织者试图让革命以尽可能“优雅”的方式进行。2014年对中国产生很大冲击的台湾“太阳花运动”和香港“占中运动”,本质上都是颜色革命的预演或者说“准颜色革命”。

二、颜色革命对学生影响的主要方式

青年学生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思想政治观念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思想方面极容易受到境外势力和网络信息的影响,产生发动情绪。在我国近期发生的香港“占中”事件和台湾“太阳花革命”事件中,学生群体格外引人关注,在中国发生的事件虽然仅被认为是颜色革命的预热,但学生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1.建立学生组织,培养学生力量

在“颜色革命”中,政府反对派支持学生形成组织进行整个活动的策划,并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大多数学生为了能在政治活动中享有话语权往往采用极端手段,从而达到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青年组织抓住了部分学生渴望展示自我价值,寻求群体认同,并且不满国内政权组织的现状无所作为,急于改变国内政治沉闷局面和反政党的心理,希望通过自身能够促进国家的进步或者政权的更迭。青年在学习阶段接触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各种思想,对这些思想没有分辨能力,极易受到蛊惑以及渗透,一些反对派组织也抓住了学生这样的特质,他们明白青年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独立以及谋求政治话语权的心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新生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发生在台湾的太阳花学生运动中,这次学生运动还显示出某种成熟性,比如学生快速形成了组织,分为物资组、法律组、媒体组、医疗组、纠察组和指挥组等,明确了基本的纪律,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2]学生用很文明的方式,坚持非暴力原则,现场自发组织还有学生纠察队,规范不文明现象,但在事件中不可避免发生了流血冲突。

2.利用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渗透

香港“占中”事件以及台湾太阳花事件中,学生群体的参与尤为引人关注,也吸引了许多人对这一群体的思考,2014年9月28日香港发生了持续79天的违法“占中”活动,本质上是一群政治投机分子假借游行示威,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破坏香港社会稳定,影响香港民主进程的投机行为。“占中”者中很多是青年学生,这些青年学生不顾后果的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他们对国家的认识是非常浅薄的。在台湾发生的太阳花运动,区别于其他政治活动,它是一场学生自发参与,自发组织,没有党派干预的学生运动,其范围涉及到台湾众多高校。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假借“颜色革命”的形式,将幕后黑手逐渐伸向了中国的青年学生这一群体群体,加强了对我国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工作,企图让“颜色革命”在中国上演,使得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从而出现主导意识形态混乱和信仰危机等问题。危机首当其冲就发生在香港和台湾这两个特殊地区,错误意识形态的不断宣扬和渗透,严重危害着我国和平与稳定。这两个事件中的很多青年学生都是盲目的,他们用比较简单的政治理想和热情为指引,在西方国家组织的反对派和同龄人的煽动之下,在缺少对国内、国际形势冷静客观的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发泄对政治的不满,却没注意到政治参与的合法形式,只想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不顾国家整体大局,看不到给社会及公众带来的干扰。

3.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价值观

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都成了西方国家向外推行“颜色革命”的工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远远高于报纸,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构成了更加复杂、快速的信息传播网络,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塑造人的理想信念、影响世界局势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为“颜色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技术条件,社交网站已不再是人们简单地进行日常交流的网站,而是涵盖了政治的一个新兴的网络阵地,谁能够在占领这块网络阵地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权。[3]“颜色革命”是大众传媒进行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有力表现,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大肆宣传“颜色革命”,表面上宣传通过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追求“自由、民主”,却忽视各国实际,一味地标榜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念,散播“西式民主”,煽动人民群众以“街头政治”的方式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实现政权的更迭。在突尼斯爆发的“颜色革命”,通过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就在埃及、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传播开来,在两个月内波及该地区十余国,形成影响政治和社会进程的强大力量。“颜色革命”中青年学生是对网络接受程度最快最高的一个群体,互联网上信息容量大、更新快,信息共享,而且具有快速、隐蔽的特点,青年学生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力量,宣传组织、招募成员、联系发动、组织管理、信息共享等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三、“颜色革命”对当代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理论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青年学子在思想方面还是稍有欠缺,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资产主义思想侵蚀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理论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才能加快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国富民强,才能增强青年学生对肩负的历史责任的使命感。在国际局势日益突变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面对的考验,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进行不懈的奋斗,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

2.加强高校的组织教育作用

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批思想上坚定,政治上自觉,行动上与党和国家高度一致的大学生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5]我们要防范“颜色革命”,就必须重视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工作,青年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而且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国家政治中不可忽视的角色,重视高校青年的教育工作才能保证未来青年群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而使青年学生在高校中就形成坚实的思想堡垒,防止“颜色革命”的渗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自信。这就决定了各高校一定要将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切实增强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能力,积极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所担负的育人工作中来。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引导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此外,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把在新时期党的方针、路线进行详细解读,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使大学生能够勇于投入到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3.积极抢占网络思想舆论阵地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在网络平台方面的自由与开放,则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的欲望,而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多样性,更为大学生追求前卫、新鲜和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提供了平台。因此,在网络大潮汹涌而来的时代,青年学子则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收到来自多方的信息轰炸。青年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低俗污秽、反动迷信等有害信息的侵蚀和蛊惑。国家和政府部门积极抢占网络思想舆论新阵地,开展广大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时不我待。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期这一国情,紧紧抓住新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将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媒体宣传中融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防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的形式化和任务的敷衍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变新媒体视域下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缺乏政治认识、理想信念模糊和享乐主义盛行等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4.引导青年自觉抵制西方低俗文化入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为了有效防止西方反动和低俗文化的入侵,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复杂多变、多样陈杂。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深深植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在新的时期,应在继承优秀文化基础上,更应该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深深地灌输给尚未形成成熟思想政治体系的青年学生心中,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并学习。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要自觉抵制西方低俗文化入侵。西方国家通过新兴媒体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摧毁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中情局就公布了一份针对中国青年的“十条诫令”,首先就是通过网络形式,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传播给青年学生,摧毁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毁掉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所以,要引导青年有选择的接收西方文化精华,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清醒的头脑、长远的眼光去认识和吸取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十九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将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自觉防止“颜色革命”的侵蚀,在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加以辨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欣燕. 何谓“颜色革命”[J]. 长安, 2008(2):60-60.

[2] 马锋.从台湾“反服贸学运”看网络的社会动员[J].中国青年研究,2014(12):74-78.

[3] 刘纲强,熊瑶.新媒体视域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谨防“颜色革命”渗透[J].实事求是,2016(03):28-31.

[4] 唐爱军.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6):32-34.

[5] 廖如春.美国颜色革命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对策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2):16-21.

作者简介:李金金,1995.11.16,性别: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网络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