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食品与健康”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2019-03-08李瑜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初中生物实践

李瑜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初中生物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也为培养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支持。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根本”,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灵活应变能力,更好地学习,享受健康生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 食品与健康 校本课程 实践

引 言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贯彻落实,是一个相对漫长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过程,必须要保证学校所用生物教材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另外,一所学校的师资水平、实践条件、课程安排等,也都会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初中生物中的涉及到的“食品与安全”“合理膳食”等问题为依据,我们选择围绕“食品与健康”进行校本教材研发,首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随后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展开了详细分析。

一、初中“食品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加上学习压力较大,这一时期学生的饮食营养能否跟得上,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的发育状况,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一定影响。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方面:

一是不规律饮食。部分初中生因为课间时间有限,不按时甚至是直接不吃早餐,整个上午都在空腹进行学习,一方面是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到学生身体发育;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影响了学习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吃午餐时,这部分学生由于饥饿又会暴饮暴食,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身体健康。二是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部分初中生存在挑食现象,例如一些女学生因“减肥”只吃蔬菜,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偏少,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考虑到学生学习压力大,在孩子每天回家后,給孩子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学生出现肥胖症状。由于学生不能从日常三餐中均衡获取营养,长期以往肯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发育。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要坚持的第一准则,教师在编制校本课程时,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保证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名目繁多的“养生常识”,教师应当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贴合教学需要,提高生物校本课程的科学性。

(二)趣味性

校本课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它虽然强调“以学校为中心”,但是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兴趣。因此,为了确保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取得实际成效,要求教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兼顾课程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保证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

(三)目的性

教师应当明确生物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教学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课程的具体开发流程进行详细设计。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而如何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则成为关系到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有了明确教学目的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课程,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为生物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初中“食品与健康”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一)学校组织

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对生物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并指导和督促生物组教师按要求完成以“食品与健康”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对于生物教师设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一次集中评估,并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经过全面完善后批准该课程的实施。生物教师的校本课程设计在获得批准后,立即着手准备课程开展所需的材料、场地等,并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确定生物校本课程的开课时间和授课班级。

(二)教师教学

教师虽然并不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却发挥着引导课程进行和维持学习秩序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食品与健康”生物校本课程能够取得预期成绩,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对本次课程的主要流程、学习目标进行充分地了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知识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充分地留与学生自主时间,调查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通过教师预设问题,相互交流和讨论,发现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这些不良习惯对身体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通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一方面营造了活泼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本质。最后,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教师的安排活动下自主完成一系列的知识学习,获得能力提升,加深对“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学习

校本课程教学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学习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材内容的设置,活动的安排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会比较有兴趣。在生物校本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这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独立的质疑、分析、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性和自律性。(2)合作学习:这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的主题,以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进行合作互助、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能动性、主动性发挥,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实现了学生个体差异间的互补,在学习中能有效体现学生个性。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我们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们更健康的生活,积极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鹤,马云鹏,王翠微.初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省思——以《家政与营养》课程开发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2(4):19-22.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初中生物实践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