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仿生花簪元素的衍变及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2019-03-08王迪张晓燕

戏剧之家 2019年1期

王迪 张晓燕

【摘 要】唐朝经济、文化发达,促进了当时纺织、制造业的发展,唐朝传统首饰作为当时的物化符号之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论文以唐朝首饰仿生花簪为研究对象,对仿生花簪的造型、材质、色彩进行研究,研究仿生花簪的常用设计元素,对其进行提取,组合,筛选,以此为基础研究其具象设计以及抽象设计的现代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唐代传统首饰的现代化设计实践。

【关键词】仿生花簪;具象设计;抽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133-02

唐朝经济发达,物质文化丰富,人们更加关注对自己形象的装饰,更进一步促进了当时首饰的发展。唐朝人喜爱花,总是喜欢用花来装饰自己,使得以花卉元素为装饰特征的首饰成为当时的主流,而使用花卉元素设计的仿生花簪在盛唐时期则跳出了一般首饰的格局,凸显这个时期女子的华贵之美。

长期以来,一直受西方影响的中国设计界形成了以具象和抽象为主的设计模式,论文从具象、抽象设计的方法入手研究唐代传统仿生花簪的设计,具体讨论仿生花簪在具象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功能与形式以及情感目的准则,深入研究抽象设计中的点、线、面在造型中的运用,使仿生花簪的传统韵味、丰厚寓意与当代首饰设计中的造型技巧有力的结合,展现出大唐首饰的风范。

一、仿生花簪元素的衍变

(一)仿生花簪的起源。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最早记录花簪的出现是描绘女子的《簪花仕女图》,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女子对于佩戴饰品对自身装饰的审美情趣。另有唐朝诗人方千在《睡美人》中写道“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从诗词中可以感受到唐朝女子对于穿衣的开放与大胆。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开放,经济富裕,让唐朝人更有闲情逸致去装扮自己。

(二)仿生花簪的发展。进入隋唐以来,唐朝在和平稳定的时期发展迅速,对外交流频繁,经济发达,文化富足,使唐朝的百姓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更加关注对自身的装扮。

这个时期对外交流广泛,商业活动也遍及全国,使南北交流频繁,花卉培育、贸易及花卉鉴赏等风气开始蔓延,对于花卉的赞美诗词渐渐增多,同时在唐朝形成一股斗花风气,发簪艺术在这个时期产生。

(三)装饰推动仿生花簪的发展。唐朝在装饰方面,都少不了花卉的点缀,花卉艺术涉及唐朝艺术方方面面,唐朝人对于花卉的喜爱,胜过之前的每个朝代,促使唐朝人对于花卉进行反复推敲。从一开始的模仿花卉線条图案进行装饰,到后来直接模仿花卉的形状造型。这个时期的花卉造型终于正式发展到装饰层面来。

花卉作为装饰,在唐朝装饰的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在重要场合更是必不可缺。由于花卉具有季节性,容易衰落,当季花卉摘取不易保存,一种不受季节影响的装饰环境想法逐渐萌发出来。发展一段时间后人们逐渐美化花的造型,对于仿制花卉的风潮开始在全国形成一股风潮。仿制花卉随着经济贸易愈发发达,制作花卉工艺日渐成熟,仿制花卉工艺日渐细腻,花卉也愈发真实。

(四)贸易促进仿生花簪材料的多样化。唐朝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养蚕的人日渐增多,在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唐朝丝绸产业越发兴旺,为丝织品制作仿生花簪奠定了基础。在对外输出商品同时,中外商人进行商业互通。外国商人把珍贵物品如象牙、犀牛、玳瑁、树脂等材料引进,被当时达官贵人所喜爱,在装饰风气影响下,被运用在装饰和首饰方面,新颖、特别材质制作的花簪更加吸引人们关注,从此将仿生花簪独特的魅力带入唐朝女子服饰装饰之中。

二、仿生花簪应用分析

(一)仿生花簪的造型分析。仿生花簪样式可谓是多种多样,佩戴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唐朝艺术各方面都可以探寻到仿生花簪作为装饰的存在,笔者在查阅资料中发现,书画、壁画、诗词中都有对唐朝妇女形象的描述,通过研究发现,唐朝仿生花簪造型主要有侧式、髻中式仿生簪花、点缀式小簪花、高髻、顶簪式造型。

1.高髻、顶簪式造型。据考古发现,在女子众多发式中,高髻、顶簪式造型是唐朝妇女的时髦装扮,梳理时结合了假发,头顶部分呈卷梳形状,可以从著名的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看出来,宫女们高髻时兴簪上大牡丹、莲花,以单花盘或束花为主,花瓣做工精致,与真花相仿,颜色艳丽,而绿叶部分少许作为点缀,叶片也同样色泽真实,如同真叶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以束花样式的花簪呈圆形立体状,由众多小花组成球状花簪,样式多为杜鹃、海棠、桃花为主。

2.侧式、髻中式仿生簪花造型。侧式、髻中式仿生簪花造型在唐朝时期也是与高髻、顶簪式造型一样受到唐朝女子欢迎,侧式、髻中式仿生簪花比高髻、顶簪式仿生簪花整体偏小,色彩纹理的仿真同高髻、顶簪式仿生簪花一样鲜艳细腻。据记载,唐玄宗时期,妇女中十分流行“双环望仙髻”,即两髻高高耸起,插以各种金玉簪钗,犀角梳篱,穿上宽松长袖衫,显得婀娜多姿,衬托女性娇柔之美。

3.点缀式小簪花造型。小簪花相比于大簪花被用在整体发式点缀上,也被单独重复用在发式旁烘托整体的发式造型,小簪花与大簪花区别在于它的小巧精致,使用多种不同色彩织料折叠而成。

(二)仿生花簪的材质分析。唐朝仿生花簪的材料组成部分主要有骨类与纺织类,原因主要是丝绸贸易发达与当时制花工艺水平提高,使绢类材料能够制作成色彩逼真的簪花样式,以及当时对外经济互通,国外的材料骨角、壳、玳瑁传入国内,使这类材料通过能工巧匠雕刻成工艺饰品,光彩夺目,宝气华盛,品位高贵典雅。

1.骨角、壳、玳瑁材料的分析。唐朝对外贸易的互通,国外的珍贵材料传入国内,在众多材料中,骨类材料较为出众,其中被用在装饰中尤其以贝壳、玳瑁、壳类居多,在制作仿生花簪时会选择光泽度呈珍珠状且质地细腻的贝壳,骨类可雕塑性特别强,被用来做仿生花簪的骨类会挑选厚重结实的材料,这样雕刻出来的花朵形状特别精致,且不容易坏。玳瑁呈微透明至半透明,油脂光泽通常用它来雕刻花朵样式,所雕刻的花朵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柔和明亮。

2.纱罗、绢类材料的分析。纺织类材料所制作的花簪与兽骨类制作的差别在于它能使花簪的质感显得格外真实,如同真花一般,在花朵小细节处,细腻着色,选用不同颜色渐变折叠手法。用手工精细缝制出的成品簪花显得栩栩如生,花瓣在堆扎、叠扎手法下显得格外生动。仿生绢花簪花都是大朵的花盘,制作采用碾压纺织的手法,制作花朵的纹理细节凹凸有致,色彩过渡十分自然,绢布做出的花,与真花的仿真度极高。

(三)仿生花簪的色彩分析。仿生花簪的产生是因唐朝人喜爱花,因此制作一种不受季节环境影响的仿生花卉。仿生大花簪的颜色与鲜花颜色相仿,生动、华贵,绿叶部分也有少许点缀,如同真叶一样色泽鲜亮。小簪花较为小巧,颜色丰富,同大花簪一样鲜艳。

三、仿生花簪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一)具象设计概念在现代仿生花簪中设计中的运用。具象设计就是以大自然的自然形态为主题,直接从中吸取美的元素进行再创作。据说在盛唐时期,杨贵妃也佩戴过类似于不枯萎之花来示美,从而仿生花簪从宫廷传入民间。杨贵妃的做法是把具象鲜花直接拿来使用,没用经过任何的改造与设计。仿生花簪在现代具象设计方面应该符合现代人精神层面的要求,同时要结合首饰现代设计工艺、功能审美、以及消费主体的需求。

(二)仿生花簪在现代具象设计中讲究功能与形式。仿生花簪具象设计为首饰设计本身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方法,使设计师能够通过浮夸的设计以及流行趋势的表象影响,直触设计本身,仿生花簪作为传统文化元素,本身就具有文化内涵。设计师在追求花簪微妙具象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具象花簪设计功能与形态,从而满足现代人需求的簪花设计文化特征。具象仿生花簪的设计具有不可否定的艺术性,其藝术形态并不能完全依附在功能上,仿生花簪的形态是独立存在的,虽然功能决定着产品的形态,但功能并不是决定产品艺术造型的唯一因素,往往可以采用多种具象设计作为设计方法,同时将仿生花簪产品进行深入研究,拓宽设计思路,这样才可以制作出造型多样的仿生花簪。

在设计簪花系列产品造型时不能与功能产生矛盾,不能为了产品造型而造型。在现在众多产品设计中,为了产品造型而造型,不讲究功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以往仿生花簪的造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仿生花簪装饰的需求,而市面上出现的仿生花簪的造型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而设计的,盲目跟随世界流行趋势,以至于首饰行业抄袭严重,使仿生花簪失去了它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创新性。花簪的再设计研究因为设计情感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含义的作品,只有确定好想要表达的情感思绪,才能更好地把仿生花簪的功能与形式表达出来。

(三)仿生花簪在现代具象设计中设计的过程。在仿生花簪具象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朝着立体化、三维化的方向发展,现代首饰设计中对于仿生花簪的具象设计,可以通过对形态、解构,表象的设计方法进行再设计研究。作为立体化的首饰设计,仿生花簪的形态设计是具象的关键设计,设计中如果没有立体造型,设计的产品是平面的。在对仿生花簪的创造活动中,设计不是对物体本身的装饰,而是在有目的的设计构思下表现为一种独立形态的发散设计,具象仿生花簪的设计就是解决仿生花簪在现代设计中的具象设计,对产品外观、形态、造型、功能、材料的要求展开进一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形态与产品功能进行整合,这是进一步研究与思考的必要环节。

在具象首饰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即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要以主体的功能需求而定。具相设计作为设计方法之一,利用仿生花簪具象原型进行设计,具象设计是设计的灵感来源,是设计的原型,当仿生花簪的原型与功能产生共性时,设计就有了生命力,具象设计并非简单的表面模仿设计,而是更深层次深入整合与提炼。具象设计要找出产品功能与产品形式的更深层次的联系。提炼具象事物与产品之间内在联系,并非我们想象的简单变形与整合设计。

(四)抽象设计概念在现代仿生花簪中的运用。抽象主义设计理论是由具象发展而来,抽象化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舍弃事物自身无关紧要的细节,通过概括、提炼、简化、组合,创造出一个新形象。抽象艺术设计一般由点、线、面组成。对仿生花簪的抽象设计离不开抽象设计基本的构成元素,即对点、线、面的利用,在设计过程中将元素提炼整合,去除繁琐的细节。

现代首饰抽象设计将仿生花簪作为抽象设计的灵感来源,对仿生花簪元素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元素进行解构、夸张、重组,把这些元素造型整合成有规律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把把仿生花簪抽象形式通过韵律强弱,节奏变化展现出来。法则、肌理形式也可以是无规律的点、线、面的发散设计。从情感视角方面重塑新首饰样式,并融入想要表达的情感,使仿生花簪独具传统特色的元素,通过现代抽象设计,将传统美与造型美相结合。

(五)传统仿生花簪的色彩在抽象造型语言中的运用。仿生花簪作为装饰物,其抽象设计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具象设计方法,重塑了仿生花簪的造型形式语言,使仿生花簪展现出独特性与多种表达性。传统仿生花簪色彩元素,鲜艳明亮,在现代简洁抽象首饰设计中更彰显传统元素之美。

(六)综合材料在仿生花簪抽象设计的运用。在设计整合时也要考虑材质的运用。材料本身也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设计要与能表达主题的材料相结合,如柔软纤维材料象征温柔、含蓄;坚硬材料给人冷酷、硬朗的感觉。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单纯利用某种材料进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综合材料的运用,将仿生花簪的传统元素与独特材料相结合,使仿生花簪在保留其独特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文化本质。当然材料的特殊性能加强了作品的抽象感觉,引发佩戴者的思考。

四、结语

仿生花簪在唐朝引领潮流,由宫廷传到民间,这也是唐朝绚丽多彩的生活方式,生动展现了唐朝的繁荣,唐代女性大胆追求自然之美,注重自己的装饰美,而首饰就是反映女性美的一个方面。

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仿生花簪作为物质载体,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经济体系的改革,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当下的传统样式首饰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设计风格涌现出来,而具象设计作为传统的设计方法,使仿生花簪的设计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具象设计能拓宽设计师的思路,能使设计师进行深入思考。具象设计作为设计方法之一,能够使设计师对传统元素的设计研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具象设计相反的抽象设计去除事物自身的繁琐细节,通过分解、提取、解构、概括、组合,创造出新的首饰样式,既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要适应现代首饰市场的发展。

仿生花簪的设计要遵循现代设计构成理论,在仿生花簪原来的点线面色彩造型中利用现代构成中的具象与抽象的设计方法,将仿生花簪传统内涵通过现代的设计方法展现出来。使在唐朝就具有独特魅力的仿生花簪在当今继续弘扬中国文化。

如今,中国一大批优秀首饰设计师崛起,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加速推动了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形成强有力的中国品牌文化,就要以当代消费者为主体,满足他们当下的需求,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亮点,以营造当代中国潮流为原则,从而使传统首饰文化在设计研究中更具有市场价值与竞爭力。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国内外优秀品牌运营的经验,为中国传统首饰品牌在当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建光.论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艺术天地.

[2]郝灵生.论西方抽象艺术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7(9).

[3]赵茂锦.浅谈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2):320.

[4]马文.现代抽象雕塑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

[5]江楠.金步摇饰品的发现与研究[J].草原文物,2012(2).

[6]张晓燕.首饰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7.

[7]吴化雨.构成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80-86.

[8]吴绒,孙剑明,陈化飞.珠宝首饰设计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36-46.

[9]张迪,杨韬,蒋励,张悦.产品的具象化设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5):53-54.

[10]高天蘅.探析唐代女子“仿生花簪”装饰艺术[J].装饰理论,2016,(6):217-218.

[11]白雪云,李静.工业产品设计更应重视抽象思维[J].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12).

[12]毛连杰.探析抽象造型语言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研究,2018(1).

[13]张建伟.抽象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创新,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