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美国黑色电影研究
2019-03-08王政李焕芹
王政 李焕芹
【摘 要】电影诞生的同时期,影片分析就已经诞生了。众所周知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就是影片的主题,它体现着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而影片分析正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论去分析各种不一样的电影,让人们深入理解作品。运用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来研究电影现象由来已久。该理论所关心的问题几乎涉及电影现象的所有方面。尤其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黑色电影,更是将这一理论的问题在电影中展现到了极致。本文通过对影视分析中的方法论阐述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黑色电影创作的影响,以《唐人街》为例,从无意识理论、“窥淫机制”“隐喻”“象征”等多个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其在黑色电影创作中所蕴含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影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黑色电影;创作风格;《唐人街》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89-02
影视精神分析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对通过举例不同的对象,不断的去应用、推衍以及翻新以前的方法论。世界上不同的电影有着相对应的分析方法。比如新形式主义分析、德里达式分析、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利奥塔式分析、精神分析符号学以及德勒兹式的方法论等等。电影精神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普通的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非逻辑性的思维下,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观影者观看电影时,不论这个观众的文化、生活环境或经历,以及对电影是否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个时间段,都会对影视产生一定的分析和看法。在一些地方返回一系列分离理论。一旦我们决定将电影的某些组成部分分开,只关注片刻、一幅图片、一段片段或一个场景,我们对电影的看法就会变成分析性的。电影可以成为各种话语的共同对象,不同类型的电影就会引发社会不同的声音,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显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被帝国主义所取代。 社会阶层矛盾的加剧恶化,资产阶级不断地垄断,道德沦丧,社会人心惶惶。人们终日生活在这一黑暗而又病态的社会环境之下,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精神上对当时的人们也带来了极大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疾病,这时,精神上的放松与慰藉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一种需要。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在精神病学训练中不同时期研究人类心理学的一种实践。他认为,生物冲动和人类心灵欲望的本质是个人和种族生存活动和繁衍生息的主要吸引力。弗洛伊德依据大量患者病例,创作出了伟大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在无意识理论背景下提出性本能、梦和文化、人格结构的基本理论,形成了精神分析学原理的基本框架。
二、影视分析批评的意义
电影属于意识形态中的上层建筑,影视分析作为表达与阐释电影的一种手段,将电影的深层含义与隐喻象征全部概括在里面,为观众提供一个具有更加深刻含义的影视图谱。不管是电影的内容还是制作手段与机制,包括电影的形式意义也都属于一种意识形态。电影不仅是国家意识的一种传播手段,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机制。在此之下,影视分析批评则成为了抵制和反对电影主导与共性的一种意识形态。此外,影视分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与电影创作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分析者相对于创作者而言可以更容易理解理论的指导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分析和批判是指导实践的方法。
三、关于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电影史上的一段时期。一系列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出现,描绘出了一批犯罪与黑暗世界的影片。黑色电影的代表作有《楚门的世界》《唐人街》《马耳他之鹰》《邮差总按两次铃》《圈套》《日落大道》和《死吻》等。
黑色电影往往在沉重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战争的爆发,经济急剧下滑和社会制度的弊端导致现实生活的惨状,描述的阶级类别宽泛,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都不幸免于难。影片常常被笼罩上一层黑暗的气愤,一片幽暗灯光挥洒下的都市阴郁场景,营造出一种抑郁的影片调性。人物气质犹豫,玩世不恭或者觉醒,被悲观情绪所左右,他们是独立的,是不受约束的。女性角色的设置基本都具有独立的精神,甚至邪恶和放荡。但无论电影的主角是英雄还是流氓,结果往往都会失败。大多数电影与表现和反序秩序相抵触,并且打击由欲望引起的堕落和残酷。
四、影视精神分析下对黑色电影创作的影响
(一)影片创作者的无意识对影片创作的影响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分支,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运动的一个重要活动,心理主要是无意识的,这一理论对于精神分析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点和一个开创性的理论。在人类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潜意识作为主导,所有的潜意识都是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认可。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意识,第二层是前意识,无意识则是人心理结构的第三层。意识是人们可以感觉到并意识到的内容,所以它处于表层。前意识在中间,在表层之后,它不能被人类所直接感知到,但人类通过集中注意力也能回想起来。无意识是藏匿在人类心理结构的最深处,指的是本能,尤其是性,它不轻易被人类所控制,毫无理性可言,是一个极为庞大的领域。它在大脑的底部,这一部分是人类所觉察不到的,但会影响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
《唐人街》的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出生于1933年8月18日,生活在巴黎的一个波兰犹太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反犹太人的浪潮中,他的家庭不幸被迫害,他的母亲在纳粹集中营惨死,少年时的波兰斯基侥幸逃脱,避免于难。波兰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波兰的洛兹电影学院学习,他们的早期短片的创作对黑色幽默和人類不寻常的关系所痴迷。 第一部电影《水中刀》是第一部波兰战后电影,并在电影评论家中广受欢迎。 1969年,他的妻子莎朗塔特怀孕八个月,但却被残忍杀害。极度悲伤下的波兰斯基回到了欧洲。 1974年,他带着他的代表作《唐人街》重回好莱坞,他的职业生涯达到顶峰,但不久后他又因强奸一名13岁少女所被定罪。
现实生活的折磨与忐忑的命运对波兰斯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超现实主义,荒诞戏剧与黑色电影和悲观主义的影响下,波兰斯基庞大的无意识心理领域不断影响着他电影的创作,在此之后,波兰斯基更加深入地洞察了黑暗的人性,他的大部分影片大都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 如《迷迭香宝贝》《麦克白斯》《唐人街》等,这些电影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困惑、恐惧、沉默、孤独、死亡是他电影中常常出现的一些元素,他对主观镜头的运用与畸变影像的表达,创造出一种宏大悲怆的气氛。 在国际电影界,波兰斯基被称为“电影黑王子”。
(二)“窥淫机制”在影片中的运用
窥淫机制是指在黑暗的场所中,观众被置身于观众席上,看似主动却也是被动的接受着银幕上的画面内容。在这一环境中,银幕是唯一一个有光源的地方,观众观看着银幕上的一切,具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初始情境”的特质。对于电影中的人物与事件来说,观众在窥视着银幕中的人物隐私与他们所发生的隐秘事件。但与弗洛伊德的中“窥淫”理论说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儿童是主动窥视,而观众是被电影机制所吸引,被置于窥视的位置上。
《唐人街》这部电影是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犯罪动作片、悬疑片,被称为心理惊悚中的教科级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复杂的资本财阀阴谋与乱伦惨案,具有浓郁的黑色怀旧特点,情节复杂而又戏剧化浓郁。
在影片中,一些望远景及照相机镜头的使用,不仅在剧中表现出主人公吉蒂斯的性格与职业特点,而且在精神分析中也是一种“偷窥”手法的运用。观众通过银幕本身就是在窥视剧中人物的生活,再加上镜头的处理,就更加满足了人类心中本有的窥视欲望。同时每个镜头后都牵引出重大的线索,这种大小线索的设定引导着观众一步步的跟随剧情的变化,跟随主人公一起揭开谜底。此外,镜子里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不真实的暗示,说明一切都是扭曲的。
(三)“隱喻”“象征”理论对黑色电影视听处理的影响
1.场景的时间和光线的处理。《唐人街》的情绪基调时悲剧式的,是探索人心阴暗面的。在影片中,影调一直是处于昏黄点的调性。在拍摄时,即使不在夜间,但在光线异常的情况下,也会使用大量的低照度房间和夜景。在影片的夜晚中,无论吉蒂斯去哪,他都像是被笼罩上一层阴影。室内百叶窗透过光线,打在人身上的阴影,就像监狱的栏杆,给人一种抑郁的感受,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走向,影片的悲剧性结尾。通过不一样的场景处理,灯光的处理以及画面色调的变化,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观众被黑色所笼罩,感受电影中人物的无助与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在影片结尾出,当摄影机缓缓地升起,俯瞰整个唐人街的全景时,一切事物被笼罩在阴谋与黑暗之中,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笼罩一切。
2.影调运用。导演波兰斯基以1906年在洛杉矶发生的争水丑闻真实事件为电影创作背景,所以整部电影的时间轴处定为在了1937年。影片的环境都是处在一种淡黄色的基调下,具有浓厚传统的南加州特色,这也与影片的事件背景相互映衬,使得影片更具有真实性。
3.视觉表现。《唐人街》影片中,几乎每一个谜底的揭开都在跟随者吉蒂斯的脚步。他的动作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使他们一步地进入一个揭开谜团的阴谋。
4.景深镜头的应用。在《唐人街》影片中,大量景深镜头的运用,无时无刻都在透露出人物的孤独感与落寞感,继而交代了影片环境,罪恶都市,镜头的运动也预示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吸引观众一步步的走向真相。
5.阴郁压抑的音乐。在《唐人街》中,每次出现案情有了新的进展时,悲伤压抑的音乐配制,不仅将电影的紧张气愤营造的淋漓尽致,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故事的悲惨结局。
五、结语
影视精神分析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从创作者、影视内容及观众以及画面构图与影调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尤其无意识的大量注入,给这些精神分析的影视作品注入了精神色彩与象征隐喻。他们注目于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性,挖掘人们的深层意识,电影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大量的非理性原则出现在电影中。其次,在精神分析电影中,通过追求隐喻和情感力量,通过符号来表达原始意识,隐藏本能的欲望和强硬的情感,使得这些灵异世界或黑暗世界在正常情况下得到表达。
电影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意识的一种表现。在影视精神分析中,更是将影视这一学科进行拆分解读,使大众对影视的认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影视分析与精神分析学相互融合的这种批评方式,对电影的解读、批判和见解都赢得了世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本文对于《唐人街》的解读,是黑色电影与影视精神分析学结合的一个最为贴切的案例,展现影视分析学图景的同时对于精神分析学进行了一次研究和阐述,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了解黑色电影深层文化的解释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姚菊芳.精神分析与电影的叙事语言——从《沉默的羔羊》解读人为何犯罪[J].研究生法学,2006(05).
[2]刘胜骥.科学方法论:方法之建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郭永红.真实的荒诞与决绝的逃离-对电影“楚门的世界”的哲学解剖[J].文学论坛,2013.
[4]张力.《楚门的世界》中的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哲学思考[J].环球纵横,2013.
[5]奥蒙.当代电影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刘跃兵.银幕上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论影片《爱德华大夫》的意义[J].电影评介,2010(08).
[7]顾振华.《精神病患者》里的梦幻、欲望与凝视——精神分析学对电影美学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2).
[8]孟凡轩.美国新黑色电影研究综述[J].视听,2017(05).
[9]李迅.黑色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15(04).
[10](美)纳雷摩尔.黑色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田婕.美国新黑色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2]袁智忠,虞吉.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