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曲棍球

2019-03-08|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达瓦曲棍球达斡尔族

文 | 苏 勇

诺敏河涛声悠悠的浪花里,翻滚着达斡尔族人与曲棍球的故事,在历史的烟云中缓缓走来,在白桦树叶上轻轻舞动。

曲棍球运动之于达斡尔族人,是基因里携带的,是骨子里储备的,是血脉里涌动的,是千百年历练的。曾经,他们与大自然抗争,与猛兽搏斗,追逐奔跑,跋山涉水,纵跳腾挪,使棍投石。如今,爱打曲棍球的达斡尔人走出深山密林,伴着奔放而充满沧桑的“哲嘿哲,德乎达”的呼号,把古老的曲棍球传到了现代。曲棍球运动,倾注了多少代莫力达瓦儿女的心血,凝聚着一批又一批达斡尔族运动员的汗水。

达斡尔族人打曲棍球,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场地。放牧回来的路上,村旁的草坪上,村屯的街道上,总有男女老少打得兴高采烈。黄昏,吃过晚饭喝足了鲜牛奶的青少年,像撒欢儿的小牛犊,一个个奔向村边的草坪。十几个青少年分成两队,用干牛粪、木垛、秧草混搭成临时的球门,简陋的球场上,雀跃声、喝彩声、加油声响成一片,曲棍和曲棍的碰撞中,你进攻、我阻击,你运球、我干扰,激情的争球角逐中,酣畅的奔跑击球中,奏出了一曲独特的运动乐章。

达斡尔族的传统曲棍球,以道义为准绳,比赛规则约定俗成,全凭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力量的维持,就像过去达斡尔族人出门不锁门一样,靠的是相互信赖。

上世纪70 年代,现代曲棍球引入我国。国家体委在寻访考察中发现达斡尔族群众在开展曲棍球运动,随即于1976 年在莫力达瓦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来自偏远山区的十几个小伙子,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开始了集训。从此,这支队伍踏上了运动生涯,用青春和热血填补了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空白,谱写了中国曲棍球新的篇章。

队员们顶烈日、冒酷暑,迎寒风、斗严冬,风里来、雨里去,雨天里滚一身泥,雪天里染一身霜。那时,队员们只能在不平整的土质操场上训练,力量训练器械都是自制的,废弃的拖拉机车轮做杠铃,压磨水泥的铁球做哑铃……他们白天集中训练,晚上分散住在大车店、旅店、废弃的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一个人退出,没有一个人放弃。

后来,以莫力达瓦队为骨干的中国青年曲棍球队正式成立。1979 年,球队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杯。决赛中,他们与曲坛劲旅巴基斯坦青年队相遇,绿茵场上,健儿们纵横驰骋,骁勇非凡,龙争虎斗般的鏖战扣人心弦。上半场,中国队前锋巴尔登巧接队员布库传来的球,门前倒地铲球,球进了。下半场的对峙中,中国队8 号孙国庆发出短角球,队友接球猛射,太正,球被对方后卫挡了出来,巴尔登像伏虎跃起,拦球再射,又进了!最终,中国队获得胜利,五星红旗在异国升起。

这支球队,从莫力达瓦走来,走上了国内国际曲棍球比赛的舞台。从1978 年至2018 年,莫力达瓦曲棍球队共获得20 多个国内各类比赛冠军,友谊的足迹留在了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200多人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10 人成为外省市曲棍球队教练员。

如今的莫力达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曲棍球之乡”,曲棍球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片土地上,达斡尔族人在守望,守望着曲棍球,讲述着曲棍球的故事。■

猜你喜欢

达瓦曲棍球达斡尔族
对曲棍球比赛中短角球进攻得分重要性的探讨
曲棍球:持一棍而动全身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消失的红围巾
达瓦依金提亚那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论达斡尔族通婚趋势
达斡尔族文化认同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