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2019-03-08侯晓杰张建锋李玮吴珊珊
侯晓杰,张建锋,李玮*,吴珊珊
1.贵州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3.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其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能,用于胸痹心痛、癥瘕积聚、脘腹胁痛、心烦不眠、热痹疼痛、月经不调和经闭痛经等治疗[1]。传统认为丹参多以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抑菌、抗炎、心机保护、抗肿瘤、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仍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2-6],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丹酚酸等成分。
中药产地加工是中药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临床用药的重要因素。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一般采用产地采收后晒干,或将丹参晾晒至半干堆闷“发汗”后晒干[7-8]。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丹参的加工方法为“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对丹参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有差异,在丹参炮制品中,酒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醋丹参次之,其次是生丹参,米炒丹参和炒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很少,丹参炭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低[9]。目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影响的报道甚少。为更好地控制和提高丹参质量,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药材进行研究,对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成分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选丹参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为提高丹参质量和控制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20AT二元梯度泵、SPD-20A检测器[岛津企业管理(日本)有限公司];远红外干燥箱(YHG-600-S型,上海贺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UW-220 D型,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千分之一电子天平(金诺JT-5003型,天津市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超声清洗机(HS10260D,天津市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试药
对照品丹酚酸B(贵州迪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5939-25-8);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丹参鲜药材由贵州中医药大学魏升华教授鉴定为正品,由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丹参药材种植基地提供。
2 方法
2.1 不同加工方法
详见表1。
表1 不同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
2.2 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及方法学考察
2.2.1 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速:1.0 mL·min-1;色谱柱:WondaSil C18-WR(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5 ℃。理论板数按丹酚酸B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用60%甲醇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0.262 5 mg·mL-1的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丹参粉末0.2 g,置于100 mL平底烧瓶中,精密加入60%甲醇40 mL,称定重量,在强超声频率下提取40 min,静置放冷,用60%甲醇补足减失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根据以上色谱条件得到丹酚酸B色谱图和丹参样品色谱图,见图1~2。
图1 酚酸B对照品色谱图
图2 丹参样品色谱图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1、6、10、18、22、25 μL对照品,分别进样测定,计算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出丹酚酸B回归方程。
2.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按照上面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计算RSD值,得出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重复性试验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计算RSD值,显示重复性良好。
2.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于0、2、4、8、16、24 h分别进样测定,计算RSD值,表明其在24 h内比较稳定。
2.2.8 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6份丹参样品各约0.1 g,加入0.240 1 mg丹酚酸B对照品,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和RSD,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2.9 样品测定 对不同加工方法的样品分别精密称取约0.2 g,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对样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和计算。
2.3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测定方法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浸出物测定法(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学考察
依据线性关系考察的结果可得丹酚酸B回归方程:Y=1×106X-18 616(r=1),结果表明,丹酚酸B在0.262 5~6.561 9 μg线性关系良好。丹酚酸B的精密度试验RSD为1.7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丹酚酸B的重复性试验RSD为1.64%,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丹酚酸B的稳定性试验RSD为1.6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丹酚酸B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2%(n=6),RSD为1.97%,表明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3.2 不同加工方法的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应用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加工方法的丹参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n=34) %
由表2可知采用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均有较大影响。丹酚酸B以丹参洗后晒干含量最高,40 ℃烘发汗后60 ℃烘干最低;在醇浸出物中,以洗后鲜切采用40 ℃烘干含量最高,以洗后采用100 ℃烘干最低。在不同加工方法中,丹参两种成分的含量阴干、晒干差异不明显,鲜切、烘干、发汗法与之比较则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干燥温度对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均有影响,温度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对有效成分也有影响。对不稳定的酚酸类成分,对其采用鲜切法,在40 ℃烘干效果优于60、80、100 ℃烘干效果,随着温度升高,丹酚酸B含量下降,除60 ℃样品洗后鲜切烘干外,其余含量相差不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烘干法中,无论是直接烘干还是洗后烘干,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有所下降,洗后60 ℃烘干除外。在发汗法中,晾晒发汗后烘干的药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以80 ℃为好,100 ℃则下降;烘后发汗的药材随温度的升高丹酚酸B含量增加,结果显示在发汗前最快速度失去部分水分是有利的,适当缩短干燥时间对保存成分是有利的。植物体内的生物酶是否影响整个过程,有待进一步探讨。对醇溶性浸出物来说采用烘干法的药材,无论是直接或洗后40 ℃烘干均好于直接或洗后60、80、100 ℃烘干,整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明显下降;鲜切法中规律与烘干法中一致,鲜切100 ℃烘干样品除外。在发汗法中,晾晒发汗后烘干的药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以80 ℃为好,100 ℃则下降。整体上从实验结果来看,无论哪种发汗方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不大,相对而言,晾晒发汗优于烘后发汗,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结果显示,对丹参采用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其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有较大影响,丹酚酸B含量以丹参洗后晒干的方法最高,其含量达到17.057 1%,醇溶性浸出物以洗后鲜切40 ℃烘干的方法处理后含量最高,其含量为25.293 0%。
丹参产地加工时有“忌水洗”的说法。丹酚酸B为水溶性成分,在烘干法中40、80 ℃烘干以及鲜切法中晒干、40 ℃烘干、60 ℃烘干的含量均比洗后高;醇溶性浸出物在晒干法、烘干法中40、80、100 ℃烘干以及鲜切法中阴干、晒干、100 ℃烘干的
含量均高于洗后的,“忌水洗”是有道理的。但丹酚酸B在烘干法中的其他温度处理以及鲜切法、阴干、晒干法处理的药材,其含量均比洗后处理的含量低;醇溶性浸出物在阴干法、烘干法中60 ℃烘干以及鲜切法中40、60、80 ℃烘干的样品中的含量均低于洗后处理的,水洗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
发汗法是丹参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之一,丹参发汗后内部颜色变为紫褐色。研究表明,发汗法中的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相对较低,两种成分的含量均低于其他方法,与文献报道“发汗法”为丹参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相悖,其产地加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