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2019-03-07周文娟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

摘 要:习语在人类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习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独特的表达形式,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习语广泛传播于民间,语言简洁扼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来说,习语与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宗教、地理和习俗密切相关。归化与异化是习语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是把原语本土化,采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异化要求译者靠近作者,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关键词:习语翻译;异化;归化

一、 引言

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习俗和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文化内涵与其丰富多彩的资源密不可分。习语可以说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本质,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不同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翻译是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转换以及两种文化系统的交流、碰撞及融合的过程。异化者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应该让读者理解原始外来文化的原始文本或异国情调。翻译的目的和任务是实现文化交流,避免文化冲突。本文认为,归化和异化应该同时存在,过度的归化和异化是行不通的。

二、 习语翻译

习语是世界上丰富的语言之一,它越来越多地渗透着丰富的文化氛围。习语是所有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习惯形式的特殊语言。它包括一个隐喻短语、俚语、习语、谚语等。它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形式的语言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由于英汉文化系统的不同,英汉习语在意义和表现方面存在异同。汉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四书”“五经”记载了大量的习语。英语习语大多来自“圣经”“莎士比亚”和“伊索寓言”,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习语的产生和来源会产生分歧。在某种程度上,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和生活状况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语言的宝石,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学和文化概念的镜子,习语已经代代相传。没有习语,语言就会缺乏生命力、生动性和表现力。中国习语有很多例子。例如,习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意味着粗心的谈话导致麻烦或者说越少越好。

三、 异化和归化

异化和归化是近年来应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可以影响汉英习语的翻译,在翻译领域是必要的。归化是源语言的本地化,使用目标语言读者以原始方式传达翻译内容,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或段落。奈达认为,翻译是交流,翻译的过程取决于人们的听、说、读所获得的东西。判断翻译的效用不应该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范畴和对比修辞联系起来,检查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和理解文本的范围是很重要的。归化的翻译可以使文本与西方读者密切相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汉语习语的意义。例如,根据中国姓氏,如周、吴、孙、李等,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姓氏一般都是史密斯、大卫、安迪等。因此,中国习语“张三李四”,可以通过归化翻译更好地翻译成“any Tom,Dick or Harry”。

异化意味着译者应该与作者密切合作。异化强调源语言通过作者的方式传达原始内容。劳伦斯韦努蒂是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异化理论,它不是為了消除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是为了表达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也是解构主义翻译的基本观点。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不同的,语言和社会中的文化差异使得交流变得复杂。异化承认并容忍差异,并表达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翻译的异化有助于建立民族文化,吸收外语表达,有助于丰富祖国的语言。然而,异化的翻译保留了外国文本的差异,但破坏了目标语言文化的规范。比如“一石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幸运儿(a lucky man)”,“武装到牙齿(armed to the teeth)”,“宁当狗头,不为狮尾(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但它们相互补充。当翻译涉及语言形式的差异时,归化应被视为主要的翻译策略;当翻译指的是文化差异时,更适合采用异化作为翻译策略。当文化异化无法完成翻译任务时,应该进行归化。此外,随着每种语言通过吸收新的生命和科学表达而逐渐增长,语言也可能通过抛弃过时的语言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异国风味和本质而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例如,典故“屋高一尺,墙打八尺”如同翻译一样,如果译者应用异化翻译后跟注释,易于理解而不显多余,从而影响整篇文本的流畅性和读者对文化形象的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非常困难,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习俗和习惯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选择。文化交流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

四、 结论

高标准的习语翻译不仅与汉语形式的翻译密切相关,而且与中国文化的意义密切相关。在翻译历史世界中,辩论集中在使用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取决于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地理位置、习俗和习惯等。对于归化翻译,目标语言读者更容易理解,因为目标语言读者非常需要相似的表达和独特的风格。而对于异化,它也包含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原始特征。由于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处理翻译中不同问题时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不能说哪种翻译策略比另一种更好。归化和异化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它们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Baker,Mona.& Malmakjaer,Kirsten.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

[2]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2010(2).

[4]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15.

作者简介:

周文娟,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