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探索

2019-03-07吉中会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大数据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各领域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信息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章基于大数据背景,提出了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能力要求,并提出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关键词:交叉学科;大数据;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云计算、社交媒体、无线传感器等,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前所未有的数据。数据的大容量,生成、搜集和处理的高速度,质量的精准性,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潜在价值,以及数据集的高可变性和矛盾性等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和综合化,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气象信息的管理需要具备气象、信息管理等交叉知识背景的人才。因此,本研究从交叉学科视角,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能力要求,并提出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天气、气候的变化以及气象灾害的防御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影响着相关决策的制定及实施。虽然我国气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完善,预报能力逐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应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极端灾害天气的频次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而信息处理能力又是灾害应急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气象事业的发展对相应的气象信息管理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气象信息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

气象信息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气象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系统科学、情报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图1)。气象和信息管理科学本身就是两大交叉学科,涵盖的知识范畴较广。气象学涉及大气、水文、地质、动植物等自然科学,信息管理专业是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数学、情报学、系统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许多气象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机制过程以及关键性技术问题,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专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 人才需求及能力要求

气象信息资源属于大数据范畴,包含:以地面、高空等观测资料及其统计加工产品为主的台站资料;以各种数值模式的同化分析资料和各种遥感探测的数值反演产品为主的格点资料;以各类卫星云图和各种雷达图像为主的图形图像资料;以面向主题的、有多种资料构成的某一区域或领域范围的综合资料构成综合气象数据;气象灾害的灾情统计、分析、决策数据及资料;以及与气象服务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等,如此庞大而又珍贵的气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人才需求

当前气象信息管理的人才主要来自气象专业或信息管理等专业;两者兼具的人才十分紧缺,造成气象信息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相关企业部门对此类人才亦是求贤若渴。气象信息管理人才直接对应的工作单位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色性,例如,气象信息部门、防灾减灾部门、政府决策部门、气象服务公司企业,及保险公司等。

此外,一些对气象信息敏感的农业、电力、能源、地质、海洋、交通、建筑、旅游等行业部门也均有此类人才的需求。因此,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

(二) 能力要求

现代气象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评估、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相应的人才也应当具备对应的能力。首先是获取气象信息的能力,例如,能根据任务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技术和知识,收集、整理海量信息并加以存储,为支撑相关决策和行为做好资料准备。其次,应具备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需求,采用有效方法和模型预处理、融合、分析信息,并形成报告,为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最后,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气象信息管理,往往多数需要与他人合作、团队协作才能够高效、快速地解决相关问题,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 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基础,擅长气象和信息管理领域,同时在广度上了解与之交叉的几个不同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将突破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以综合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时,尤其是本科教育,应明确专业的功能目标定位,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人才质量评价。

(一) 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

气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多交叉学科,涉及众多领域,容易造成专业方向感模糊,同时由于高校教师自身专业背景的差异和对学科的理解各有侧重。气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气象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服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人才应具备扎实的气象、管理、计算机、数学等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气象信息、防灾减灾、政府决策、气象服务企业等相关气象信息管理领域的生产、开发、投资、建设、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 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气象信息管理的专业能力并不是气象和信息管理专业的简单叠加实现的,应当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气象特色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深度交叉和融合气象和信息管理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将气象、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合理设置课程方案。

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共基础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的比例,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追求科学自由精神和真理等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注重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的教学。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和選修课,如统筹学、情报学、系统科学等的设置,需遵循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潜力及社会需求发展多样性的趋势,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优势,既要达到强化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又能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气象信息管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也较高。单纯依靠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环境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在数据爆炸时代,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和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处理错综复杂的气象相关的业务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合理引入企业课程资源,例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及去相关企业部门实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突出经验积累的重要性,缩小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 师资队伍的建设

根据气象信息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属性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可以将该专业设置在所涉及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院下,并分配师资力量。由于交叉门类较多,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专职教师也十分紧缺,因此,可以将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凝聚到一起,强化教师团队建设,进行不间断学习和交流,针对专业的特色和培养目标,共同议定、落实、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和大纲,促进交叉专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聘请相关校外专家和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内外结合,促进教师实力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 培养模式与质量评价

因交叉学科所涉专业课程门类比较多,容易导致学生精力分散,阻碍个性的发展和专长的形成。因此,气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学分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匹配性,以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在工作中的适应程度有大致了解。学校和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学分考核标准,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认知,灵活制订选课计划。气象信息管理专业可以在基础气象信息、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服务管理决策等不同方向有所侧重,培养未来的技术应用型、科研型或复合型的人才。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即一个导师指导多个学生和多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导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兴趣倾向,匹配导师和学生,并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行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

教育本身是一项长周期的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所面临的竞争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进行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气象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从把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尊重交叉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社会和市场认同度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订和细化灵活的考核标准,提高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良性循环,生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Choi T,Lambert J H.Advances in Risk Analysis with Big Data[J].Risk Analysis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2017,37(8):1435-1442.

[2]黄晋.关于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201-203.

[3]黃俊平,陈秋媛,瞿毅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5):39-42.

[4]李博,周显信.复合型气象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研究[J].陕西气象,2013(1):50-52.

[5]戚宇柯,陈思佳,刘希媛,等.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124-126.

[6]魏顺平.基于术语部件的领域本体自动构建方法研究——以教育技术学领域本体构建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5):62-67.

作者简介:

吉中会,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大数据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