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设计实验报告

2019-03-07李晚军王颖慧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数学课堂

李晚军 王颖慧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重点培养数学能力和兴趣。游戏是一种载体,受到多数学生的喜爱,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游戏已逐渐成为日常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技能与知识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游戏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游戏活动设计;实验报告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同时教师让学生记住加减法原则、乘法口诀等内容时多以死记硬背为主,忽视学生对于数学本质内容的掌握了解,导致教学课堂氛围较差。据相关心理数据表明,小学生因年龄普遍较小,注意力有限,大多数喜欢娱乐、玩耍等,希望从娱乐中寻找快乐,得到满足。新课改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模式,可弥补数学学科的乏味及枯燥性,通过游戏的形式体现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感悟、体验数学,以提高学习技能和学习效率。

一、 游戏活动设计的内涵

游戏活动具有自愿性、多样性等特点,受到多数人喜爱,尤其是小学生。在游戏活动参与中要求遵守游戏规则,而多数参与者们游戏兴趣浓厚,经常性的举行游戏活动不仅可提高注意力,还能丰富思维活动。一般来讲,游戏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育游戏,一类是智力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智力游戏。因学生尚处于发育时期,多进行智力游戏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习积极性。游戏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课堂上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将学科知识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采用游戏活动教学可发散思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在课堂上应用游戏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 游戏活动设计对于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 培养思维能力

游戏活动教学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可激发学生思维,对于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数学学科思维罗逻辑性较高,与语文、英语等学科大不相同,若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或是开小差,很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开发思维,是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思维模式对后期学习帮助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游戏活动,使游戏开展融入有意义的实践与知识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吸收,还可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正方体教学中,使用刻板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难以掌握,尤其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活动,使抽象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和画画结合,首先教师摆放立体图形,让学生自行画图形的平面图,并将其剪出来,随后再折叠还原,以促进学生空間感的建立,有利于其理解和应用新知识。针对难点及重点知识,使用传统教学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时,教师可使用游戏活动教学,不仅方便学生接受,又能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二) 调动学习积极性

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以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为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与思考问题,可通过小组形式讨论,让大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以便于为今后学习提供保障基础。小学生知识体系相对薄弱,但思维能力却非常活跃,同时对多数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弱。因此,教师要重点把握学生特征,改变灌输式教学,着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获取更多知识点,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热情,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日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持有万年历,并提问任意年份及月份,教师要进行回答,由学生检查正确性。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牢固知识点,带动课堂氛围。教师将教学特点更好的体现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 培养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对数学教学而言,具有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作用。若单纯对小学生引入知识点、知识总结及知识讲述等,易由于年龄因素,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理解掌握,甚至因理解能力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多数学生对游戏有浓厚兴趣,享受玩乐的过程,若教师将知识与活动有机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使游戏教学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倍数知识点时,教师可提前告知学生携带火柴棍或是小木棒,并在一张白纸上画好三条平行直线,使其与直线保持垂直。通过利用辅助工具摆放倍数的方式学习,并寻找相关规律,从而为学生引入新的知识点。整个活动教学中,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进来,避免常规的听、写等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游戏兴趣,将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既凸显教学主体性,又能培养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总之,游戏活动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思维开拓,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探究产生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性。同时,小学生因年龄较小等因素,易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而教师通过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可以说,游戏活动教学改变了数学学科的乏味性,使学生在娱乐中带动学生,提升学习技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周莉.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及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121.

[3]丁雪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课堂实践研究——基于互动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9).

[4]孙钦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游戏设计及应用[J].华夏教师,2016(6):38.

[5]王媚萍.“主体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158-161.

作者简介:

李晚军,王颖慧,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深沟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数学课堂
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算法对于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作用探讨
问卷星在无纸化实验报告中的设计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
虚拟实验中半自动实验报告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