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互联网+”时代新德育教育模式

2019-03-07张永安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新模式德育教育互联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然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这也对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思想,采取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满足學生综合发展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而互联网具有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优势,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网络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并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思想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二、 互联网+时代下德育教育的发展机遇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唯一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影响到德育教育效果。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被彻底打破,其极大促进了德育教育的民主化发展,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进行德育知识探索。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很多,信息来源也十分广泛,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观念,积极的创新德育教育活动,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引导。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借助相应的视频、动画来展现教学内容,能极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三、 “互联网+”时代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一)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德育教育要贴切学生的生活,坚持人本思想,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出发,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互联网+”具有互联互通、多元跨界等优势,立足于“互联网+”的背景,对传统德育教育活动进行审视,并积极的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是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要积极的创新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要积极的接受新理念、新模式,主动将互联网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引入到德育课堂,为德育教育融入新的元素。其次,教师要充分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德育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德育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利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德育指引,全面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德育知识探索。此外,德育教师还需要尝试构建“互联网——实践教育”的新模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知看重理论教学,不看重实践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需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实践训练、社会志愿者服务等,如以“奉献、互助、友爱”为主题,参与社会交通指挥,为社会奉献学生个体的力量,引导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 借助网络平台,强化师生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实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同时,各种新词语、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涌现出来,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育教育带来影响。在实际中,德育教师必须积极的学习新的思想观念,对网络的各种新思想有独特的认知,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引,让德育教育更加贴切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收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生活案例、敏感词语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并从思想道德的角度考虑该如何面对、处理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得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德育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将相应的学习资源发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可以自主的下载学习资料。教师还需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思想观念说出来,而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观点进行客观的指引,引导学生可以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

(三) 构建民主性德育课堂

随着自媒体的产生,社会的民主性越来越强,人人都具有话语权,也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就需要准确使用政治性术语、观点,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性的德育课堂,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德育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各种模式引入到德育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进行更加自主的探索,促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检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利用网络来促进自身发展。如之前网络上的“萨德事件”,其集政治、国家、民生于一体,网民的评论各种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引导学生对网民的评论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存在不良思想,然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课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全面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帮助。

四、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德育教育活动发生了极大改变,同时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取的信息多种多样,这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率的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徐永胜,李建敏.“互联网+”时代的德育教学方式变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25-29.

[2]安琪.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多维互动模式的政治德育教学[J].时代教育,2017(18):49.

[3]龙云君.“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277-278.

[4]戴娜.“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路径研究[J].青年时代,2017(32):163-164.

[5]王雯,白瑞婷.浅析“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115.

作者简介:张永安,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模式德育教育互联网+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