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9-03-07刘小鹏
摘 要:农村高中的学困生在人生起跑线上相对落后,导致自己学习相对困难从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起跑线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以及所处的地区不重视学习风气。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干预策略
一、 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要探究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定义好分析主体。本文的农村高中学困生是指相对于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而言的地处农村的三类普通高中的学习困难生。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 自身原因
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与他们的学习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普遍存在问题。他们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年轻人的求知欲;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总是三分钟热度;畏惧学习的辛苦,喜欢享受安逸的生活;自身学习基础差,自暴自弃。他们大多对学习感到失望,对学习和考试有着厌恶的情绪。没有认知到学习的快乐与终身受益的好处。存在着心理上对学习的抗拒和缺乏高效的学习技能。
(二) 学校原因
部分农村高中存在快慢班、实验班或者AB班的分级制度,对分在相对低一级的班级的学困生有着强烈的心理刺激。另外,农村高中相对来讲管理比较宽松,给了部分学困生偷懒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沉沦于生活的“舒适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会使得他们和外校的朋友比较时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对学校产生心里抗拒。频繁的考试和复杂的作业安排也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三) 家庭原因
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最开始是和家长的引导有关。在学困生这个群体里,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抚养或者寄养,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一开始缺乏了情感的寄托,会造成交流障碍。而且由于隔辈和寄养的原因,学困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即便是家长在家带孩子,在农村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家长自身教育生平有限,也很难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另外,少部分家长有着粗暴的教育方式,学困生成绩考差了就要挨打挨骂,这对学困生的进步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使得他们形成排斥家长、排斥学习的心理障碍。
(四) 社会原因
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值形成反差也是学困生的成因之一。在社会不良攀比风气的影响下,家长会受其影响,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攀比内容,这会给学困生心理带来压力。另外,农村高中的学困生本来就是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没能考上省市的较好的高中,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加上家长们过高的期待形成的反差,也深深加重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将学困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进行分类,我们发现其有部分共同点:农村高中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不足纵容了学困生的沉沦;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不顺畅以及家长把自己生活的压力掺杂在了对孩子的期盼中,一意孤行地向孩子宣泄对他的期盼,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家长们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对孩子期待值过高,与其他孩子进行不切实际的比较,增加了本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当然,造成学困生的原因肯定不止上述几点,但上述几点是主要原因。我们针对这些原因总结了一些方法,对学困生进行相应的疏导、干预和矫正。
二、 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 端正态度,稳定情绪
农村高中学困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稳定抗拒学习的情绪。这就需要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学会欣赏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培养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要规律生活,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当然也要合理地宣泄痛苦,多角度看待问题,避免触碰到自己的心理弱点。
(二) 提升质量,完善管理
农村高中应该要从实际上提高教育质量,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显著位置。派出优秀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针对学困生群体,研究专门的教育方法。实质性地提升教育质量,让学困生感到学习不再困难,从而疏导其心理压力。同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针对部分学困生出现的逃课、擅自出校等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并积极引导其走回正轨。同时认真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心理层面的原因,作出积极的应对。
(三) 增强沟通,促进交流
家庭教育是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因为对于农村高中学困生来讲,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家长们针对高中学困生的劝诫更应该沟通和交流。基于高中学困生和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有限的现状,高中课堂知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都有一定难度。所以当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失望或产生想放弃的念头的时候,家长更应该陪伴。家长的劝堵式教育更应该转变为疏导式教育,使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舒缓。
(四) 积极引导,改变环境
改变社会环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通过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合力才能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要关注大环境的变化,关注教育改革,出台措施,切实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因材施教。同时提倡素质教育,转变部分家长们“以成绩为先”的观念。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让学困生发现到、了解到自己的一技之长,缓解其自卑的心理。
三、 结语
农村高中学困生是青少年集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农村高中学困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内因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才是正确之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合力去转变学困生,让他们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和超越自己,尽可能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取得学习进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锡奇.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7(32):5-6.
[2]刘毅,叶连生,邓忠鹏.农村薄弱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6):46-48.
[3]胡邦华.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成因及对策分析[J].赤子,2017(16).
[4]金小汶.农村寄宿制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5):36.
作者简介:
刘小鹏,甘肅省平凉市,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