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2019-03-07刘峥李栋王焕学
刘峥 李栋 王焕学
摘 要:高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高职班级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确立班级管理目标,依托专业特色,促进班级整体进取意识形成,形成班级文化,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效能等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最为基础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优劣不仅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还会对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对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给予了极大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部分高職院校班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沉溺于网吧,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管理难,难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情况。
一、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施大多是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双管理制。其某些班主任由兼职班主任担任。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班级管理存在着以下现象:
(一) 没有重视班级内涵建设
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对班级管理理念及班级内涵方面的理解。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注重在班级内部建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达到使班级内部一团和气的目的。这种泛家庭化的感情也不能凝结成为班级管理的纽带。
(二) 没有形成班级文化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班级并未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学生在班级中缺乏互动和归属感,同学间关系相对冷漠,小团体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三) 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大多都成立了许多学生组织。这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组织机构重叠,班级组织作用淡化。很多学生更热衷于在校、院、系及社团组织任职或参加活动,而对班集体的活动持忽视。这造成了班级活动只是一部分人甚至是极个别人的活动,集体活动逐渐成了部分学生的独角戏。
(四) 班干部体制不健全
一是现行班干部组织基本上是协助班主任或辅导员管理班级学生的协从组织;二是现行班干部管理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管理,而是最原始的学业和操行管理;三是现行班干部体制使学生班级管理活动与社会渐行渐远;四是只有少数同学担任班干部。
二、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高职班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 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方法僵化
在“成绩+纪律”为主的部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下,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守纪律,听话。这忽略了那些有特长、进步较大的学生。优秀班级的评比也只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在班级管理方法上,虽然制订班规班制对学生进行管理十分必要,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高职学生已经是大学生了,他们有思想、有意识,一味地按班规班制办事,不是明智的管理方法。部分高职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不知变通。僵化的管理方法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
(二) 工作环境不协调,职责规定不明确
工作职责与评价机制决定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依然被定位成常规教学的附属管理工作。部分教师不注重班级管理中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原因。此外,班级管理工作职责的规定过于宽泛与模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缺乏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机制造成班级管理工作难出实效。
(三) 学校、班主任与专业教师不能有效配合
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需要学校、班主任与专业教师通力配合,系统协调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其他部分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闻不问,认为不是分内之事,缺乏环境育人的意识。
(四) 兼职班主任工作存在困难和不足
部分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兼职班主任身兼多职,有教学、教研、科研、指导技能大赛和技术服务等任务,在兼顾班级管理工作时,难免出现角色冲突;二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学习基础不佳,学生管理难度大,这也给兼职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三是部分兼职班主任欠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以及班级内部矛盾等处理缺乏工作技巧与工作经验;四是部分班主任由于其他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会对班级管理粗疏。
三、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一) 确立班级管理目标
从实质上讲,班级管理就是教师育人的过程。它通过每学期的具体事务来实现。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确定班级管理目标:第一,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树立阶段性目标既要有周期的阶段性,又要有学期、学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第二,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爱好特长、性格等情况,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委、学生会成员竞选,树立竞争意识,帮助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和引导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尽早步入优秀生的行列;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及时表扬;第三,应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帮助有不同兴趣的学生定出相应的目标。如:教师要鼓励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各类培训、第二课堂及专业社团等活动。
(二) 依托专业特色,促进班级整体进取意识形成
应以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作为出发点来谈班风、学风建设。部分高职学生入学前自身学习经历的影响以及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模糊,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他们进取意识缺失。激发高职学生的整体进取意识,应分三步走,一是形成班级团队意识,二是依托专业特色,描绘职业发展前景,三是激发学生协作共进意识。教师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1. 生动、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专业应用特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2. 强调职业发展与拓展。例如,对铁路运输专业的学生教师一直强调毕业后学生将做一名铁路客运员,这会让学生觉得今后的工作单调从而失去学习动力,但如果教师告知学生就业方向拓展到高铁、航空等方面这会激起学生的斗志;3. 善于将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成就需要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4. 深化团队意识,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三) 形成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意识内核的外在反映,对班级文化意识具有反作用。班级文化的创建,实现班级文化良性循环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班级文化创建应该是学生主动去做事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策划班级活动时,不僅要体现班级整体意识,还要在班级活动的形式上,通过共同讨论来加强班级成员的整体互动和参与。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感受到创建班级文化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在班级文化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取长补短。优秀班级评价由学生舆论形成,让优秀班级的学生产生自豪感,加深对本班级的认同。
(四) 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效能
1. 厘清班干部工作职责,做到权责明确
针对职位本身,从班级工作的实际出发,明确规定该职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权限范围。
2. 明确班级学生干部整体工作
一要明确基本工作之外完成其他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班干部的职责划分由班干部共同讨论制定,并以书面形式阐明,教师组织班干部认真学习。二要优化班干部队伍职能。班干部应是组织、协调者而不是“保姆”;三是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让班干部在统筹班级各项工作时充分发挥能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在班干部设置上,应让每一个岗位上的班干部都能发挥实际作用,提高执行效能。
3. 完善对班干部的工作评价
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不仅可帮助他们对班级工作有正确认识,还能够让他们找到与他人的差距,促进他们自觉提高工作效率。
4. 重视对班干部的培训。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重点是院系一级的主要学生干部。院校对普通的班干部培训重视不足。因此,应当依托院校的支持,以二级学院(系部)为单位开展对班干部的培训。形式上可以是全体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培训的重点应是服务意识、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赵虎.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思考——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白延宁.学分制下班级建设探析[N].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洪峰,刘哲.高校班级管理的企业化探究[N].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4).
[4]肖云忠.从优秀班级集体特征论高校班级建设[N].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0).
作者简介:
刘峥,李栋,王焕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