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束缚于教科书 从容走进数学校本

2019-03-07邝雁明

考试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解读

摘 要:数学教科书只是知识传播的一个载体,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以新教育观念去解读新数学教科书,吸取教科书的精髓,但同时也不要被教科书所奴役,要能做到不束缚于教科书,能适时地跳出教科书教数学,并且要不断提高自我,合理、大胆地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勇于成为摸着石头渡大河的探险者。

关键词:解读;不束缚;从容走进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思想及理论的重要载体工具,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感受到教科书渗透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处处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就是我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和工具,体会数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凸显数学的实用性。

一、 通过解读新教科书,掌握数学教学新理念

首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科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每节新课都设有一幅源于生活的美丽而熟悉的情景导入图,使孩子们能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看情景图,说情景图,想情景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

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小数》的情境插图,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的情境图;二年级下册第60页例题“水果盘盛装水果”出现余数的情景图;孩子们似乎都找到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就能很容易、自觉地进入学习中去。

其次,更注重从实践活动中锻炼孩子的探索学习的能力。在新教科书中突出体现儿童发展与认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如一年级下册第42页和43页关于数的大小的比较,例题通过直观的小棒图,同样瓶子里装有不同数量的颜色球,通过让孩子亲自动手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 为什么要不束缚于数学教科书

教科书虽是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不全是静态呈现给我们的“已经完成”的数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人们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不要受唯上、唯师、唯本的传统理念的束缚,不要盲目迷信和崇拜静态的教科书,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位置与方向》的例题1的情境插图,显示的是小明学校的位置以及太阳升起的预设情景,我们作为教师这时完全可以敢于质疑教科书,敢于修改变通使用教科书,不妨直接利用自己的校园,把小明化身为小朋友自己,把教科书纸面上的知识直接搬到课外现场进行,让早晨的太阳光直接照耀学生,直接感受,让校本的數学更接地气,使教学更有效。所以要不束缚于数学教科书而死教书。

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确,照本宣科的教师,哪怕再出色,也只能算是出色的“教师匠”。教科书本身有其系统性、完整性、普遍性,但也缺乏地方特色性。在使用新课标教科书后,我们发现教科书中留给教师可发挥的自由空间更大,在要求上只扼要指明单元教学目标,只对部分难点作提示,但不会做硬性规定,同时在选择教法上也更灵活多样,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学习、体验学习等。新课标的教学更侧重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培养。因此,有理由相信,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用新教育观念、新角度去看待教科书,所以,要不束缚于数学教科书,着力开发和探索教科书的外延精髓。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向具有开创研究精神的开发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才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至于变成单调、枯燥、乏味的义务,才会使学生、教师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三、 新世纪的教师要能走进数学校本教育

数学校本课程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利并努力培养学生选择意愿和能力的课程,是真正把教与学归位于“以学校为本”的实际教学,这种始终遵循“以学校为本”“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别开生面”的研究,更能反映一个学校真实、生动的教学实际,才是更实在的“活的教育”。因此,我们在适时跳出教科书的同时也要有能力走进数学校本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成为新世纪新型教师。

四、 如何合理开发数学校本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为实现“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服务,重点强调数学的应用和提高一般程度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为目标,因此,善用身边的数学资源尤为关键。

如何做到适时跳出教科书,合理开发利用数学校本资源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有勇气跳出教科书,还要具有挖掘教科书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发展点寻求教科书外延的能力,教师更要具备敏锐的教育触觉和积极的研究开发精神。

在数学校本课程的选材方面,我们主要从围绕生活现象、利用生活场景、针对现实问题等方面考虑组织资源,确定纲要,制定地方特色教程,使之与教科书形成优势互补。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可爱的校园》,结合我校新生刚进学校,对于新校园新环境有一定的探知欲的优势,我们大胆地把第一节课搬到校园现场进行教学,同时认识校园里具体的“1到10”。使教学工作更加具体化、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这样的数学校本,收效会更佳。

又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例题3关于组合的教学中,例题采用四支足球队两两比赛来研究组合,这个相对比较抽象的问题,不妨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大胆地把足球比赛换成四人小组两两握手、互相问候的情景活动,亲身体验“两两组合”“不重复”,也学会了基本的礼仪。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教师设计的课程不但有激情、有兴趣,更获得了愉快学习数学,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

只要我们肯钻研教科书,敢于跳出教科书,善于开发具地方特色的数学校本教科书,我们的数学教育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郭春荷.活用教材——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99.

作者简介:

邝雁明,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景胜学校。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